盜墓四大門派:摸金、搬山、卸嶺、發丘,各有什么本事?
81 2025-09-09
悠悠南渭州
文/圖 翟 非
酉水對岸信坪古寨
從湘西古鎮王村坐船,逆流而上70余里;從保靖四方城遺址行舟,順水蛇行30多里;從永順澤家鎮走209國道,轉柏楊,過云扎,到酉水之濱;從永順列夕古城堡西行山道,穿芷州,繞云扎,再達酉水河邊;你就會來到一個水陸交匯的地方——南渭村,古稱南渭州。
無論你選擇哪條路徑來南渭,你都會為突兀躍入眼簾的南渭州景色而驚嘆叫絕,你的心也會因此一下歸于寧靜。你絕不會想到,酉水一個大回環,鳳灘水庫水位抬升,會在這里形成一個碧波蕩漾的山間湖泊。蛟龍噴雪,雪花激射,灘舟若箭,銀濤如雷,往昔酉水過南渭的激流飛灘,已經成為一段遙遠的模糊的懷想。如今的酉水澄澈如練,山色倒映,波光瀲滟,無比深情地擁抱著南渭。蜈蚣山聳峙于湖水中央,宛如碧霄落下的一顆翡翠;湖水西邊壁立拔峰,古人懸棺森然高掛;湖水南岸信坪老寨嘉木蔥蘢,古代戰場遺痕惝恍;湖之東端山巒縵回,水畔牧場別有天地;湖之北岸寨落相連,董家寨、李家寨、土寨、周家寨緊挨著千丘梯田,錯落有致,青堂瓦舍,綠樹環繞。
在南渭,你隨處都可以觸摸到一種樸靜。南渭村民給人一種少有的敦實感,心如酉水一般澄靜,清清亮亮,似乎還沒有走出以往的恬淡和淳靜。一山一山的油茶,一灣一灣的苞谷,金黃金黃的水稻,大片大片的紅苕,塞滿了南渭的角角落落;山坡上牛羊成群,或亦步亦趨埋頭啃草,或盤臥休憩細嚼慢咽,或靜佇一地晃耳甩尾,像點點繁星灑落在水畔牧場;久經淘洗的漁船在酉水河里沒日沒夜地搖晃著,船篷上曬滿了腥香襲人的酉水魚,槳聲棹歌里浸透了野性:南渭人至今還是以一種最簡樸最生態的方式棲居著,在河之洲,在水之湄。
春夏秋三季,總有成千上萬的叫不出名的大鳥在這片水域上空盤桓飛舞,南渭的神秘泡在水里,藏在山中,掛在天際,讓人油然而生一種尋奇探幽的迫切和靈思。
南渭,閑云潭影,野泉煙火,不失本色,別具特色;然而偏偏又是一個歷史悠久承載厚重的古州。
南渭州是明清時期永順土司下轄的三個土知州之一,事實上南渭建城久遠已經超出大家通常的想象。
《云鵬遺令》(南渭土知州彭凌高遺著)稱:“此斗之州建自東漢,世為我永順南方之蔽,界連保靖,限以帶水。
康熙《南渭彭氏家譜序》說:“彭君之祖自漢唐五季蒞中溪州,官秩數易,至梁開平與永總司同臣事?!?/p>
彭世麒《永順宣慰司志(卷二)》載:南渭州,秦屬黔中,漢屬武陵,唐為富州,宋為中溪州,元曾是新添葛蠻安撫司,至明改升南渭州。
張天如《永順府志》記:南渭州,宋屬中溪州,后為南渭州。
南渭在漢唐就已經建城,在湘西這塊土地上算是屈指可數了,這個記述還可以從南渭村董家寨的考古獲得佐證。現南渭村董家寨衙門坪的一大片稻田就是南渭州古衙署遺址,形制呈橢圓形,南靠酉水,懸崖峭壁,發現過殘缺土城墻,出土過唐宋陶片、筒瓦,古城存續時間為唐朝至清代。董家寨臨河的尖山包巖墓也曾經出土崇寧重寶一枚,天圣元寶一枚,銀銙二件,文物證實為宋代官員之墓。
至于南渭州是不是唐朝的富州,是不是宋代的中溪州,這確實有許多模糊之處,一時難以甄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南渭州之名最早出現在南宋。《宋會要輯稿·蕃夷五》載:紹興四年(1134),辰州言歸明保靜、南渭、永順三州彭儒武等久欲奉表入貢,詔以道路未通,俾荊湖北帥司慰諭,免赴闕。如果從研討的視角把謂州當作是南渭州前身的話,那么南渭州設置應當追溯到宋真宗年間,北宋天禧元年刻入溪州銅柱銘文的覃允贊便是有史可查的最早南渭知州。
盡管史料甚是稀缺,但南渭州的悠久厚重毋庸置疑。南渭州的歷史淵源還很直觀地袒露在那些只待深入識別卻永遠不可磨滅的遺址遺存上。周家寨的商朝至漢代的新田堡遺址,董家寨的戰國至漢代的桐木灣、廟腳遺址,董家寨的漢代塘開頭、油房灣、五月殿遺址,李家寨的唐代巖門哨卡遺址,董家寨的唐朝至清代的廟庵遺址,董家寨的宋朝至明代的上羅寨遺址,周家寨的宋朝至清代的五龍庵遺址……南渭村古文化遺址遺存之多分布之密,而且歷史連續性出乎意料的有序完整,這既使人大開眼界,又發人深思。行走在這片山水間,有時候真有些擔憂,深怕一不小心就闖進了某個遺址,驚擾了一片深邃的凝靜,踏壞了某個足以顛覆認知的重要細節。
久經風霜的芷州衙署舊址
南渭州城三面環水,依山而建,龍盤虎踞,可謂是占盡地利。清同治年間的土家族詩人彭勇行有詩云:“山似拱笏水如環,南渭州城此處安?!碑數鼐鸵恢绷鱾髦粋€古話:從北邊陽朝寨隆起一道山梁,向南縱深融入酉水,好比一條狂悍的青龍,把東流直奔的酉水撞彎了腰,痙攣成一個幾字型,臨河的塘開頭就是龍頭,要不是隔河前方的左腳巖阻擋,左側蜈蚣山的擠壓,一定會成就龍飛九天之勢,真不知南渭州之地還要出多少大人物。
更加美好永遠值得期待。其實南渭州自開阜以來就已經濡育了一批頂天立地響當當的歷史人物,他們的卓異表現和傳奇故事使這片風水寶地更加酷似壺中日月。
土家族織錦西蘭卡普被視為古代朝廷貢品,已經名聲遠播。但真正把土家族織錦進貢給朝廷并獲得皇帝圣旨嘉獎的卻是幾個宋代溪州的誓下州?!端问贰份d錄:元祐四年,知誓下保靖州彭儒武、知永順州彭儒同、知渭州彭師聰、知龍賜州彭允宗進奉興龍節溪布?!短K東坡全集》還保存了宋哲宗賜知保靖州彭儒武、知龍賜州彭允宗進奉溪布的敕書。不管蘇東坡當時對皇帝敕書的輯錄是出于何意,但因他的輯錄確證了土家族溪布是宋代皇家貢品,具有特定的歷史價值,也折射出當年各誓下州在宋王朝眼中不同一般的分量。這對南渭州的歷史地位也是一種不朽的訴說。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爆發了一場被稱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水戰”——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朱元璋以少勝多,創造了人類水戰史的奇跡,掃除了他通往帝業之路的最大障礙。此戰中,南渭州彭萬金臨危受命,率兵數千,隨駕征討,在鄱陽湖水戰中奮勇當先,縱火焚寇,功若丘山,擢升為南渭州知州。
鄱陽湖大戰三年后,朱元璋大業初定,就著手在南京建造皇宮——南京故宮,前后歷時二十余年,占地面積超過百萬平方米,堪稱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筑群,譽為“世界第一宮殿”。剛襲任知州不久的彭萬金之子彭金勝不失時機地向明廷進獻湘西大楠木——開啟湘西土司向朝廷進楠木的先河,力助宮殿鼎建,深受隆恩,奉詔統轄臘惹洞、麥著黃洞、驢遲洞、田家洞、施溶洞五處軍民事務,雄踞三州之首——這是動蕩時期永順土司內部出現的少有的特殊格局,可以稱為南渭州史上最輝煌年代。彭金勝借勢把知州衙署遷往保靖右營,比時天顯祥瑞,衙署上空成群雄鷹翱翔飛揚。詩曰:“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北>感渴古碛铝夷慷铭棑P之勢,驚詫不已,心想日后必成大器,就親自帶領族人前來慶賀,主動提出聯姻,南渭州的蓬氏之稱便由此而來。
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肆意猖獗,氣勢洶洶,燒殺擄掠,難民流離,朝廷四海征兵,以圖救危紓難。南渭州土知州彭慨主俾旋即起兵奔赴蘇松御倭,隨都御史提督軍務王忬大破倭寇于浙江舟山普陀,戰功卓著,受封安遠右將軍。彭慨主俾與大喇司土官彭志顯發兵抗倭幾乎是同一時間,可以說是湘西土兵抗倭的前鋒和前奏,由此譜寫了湘西土兵十年抗倭血戰東南的壯歌。
清順治四年(1647),對永順土司、保靖土司、南渭州來說都是災難深重的一年。是年九月,左良玉潰軍王永成、馬進忠所部十余萬人為清軍所逼,流竄到沅陵,糧草消耗殆盡,猝然進踞永順,駐扎永順西古村,安布子營七處。永順土司宣慰彭泓澍親率大軍趕到酉水驅敵,歷經數戰,均失利。南渭土知州彭應麒時年二十四歲,慷慨請纓迎戰,受彭弘澍派遣,率軍數千,急赴龍潭巖、力坡、目干坡、答土坡(古地名,尚未考證)等關隘阻擊。王、馬勢眾猖獗,斬柵奪隘,進攻施溶州,大肆燒殺。彭應麒冒矢沖殺數陣,斬首百余級,后因陷入重圍,體力不支,血戰至死。直到來年,其子彭凌高才找回彭應麒尸骨,而骸身已被利箭射如猬毛。南渭州土兵堵截兵敗,王、馬所部直驅總司老司城,數百年土司王城遭此浩劫,幾乎化為灰燼。十二月,王、馬洗劫老司城后,引馬騎數千,于南渭州橫渡酉水,圖攻保靖土司巴勇地方。保靖土司宣慰彭朝柱指揮司兵四路截堵,其子彭鼎率把舍彭養銳、彭象震等率藥駑手千余人,從后路抄出,攻破主營,放火燔燒,王、馬大敗,奔山投崖死者無數,余眾敗退。
康煕十七年(1678),吳三桂病死衡州,即位的吳三桂之孫吳世璠啟用舍棄湖南堅守云貴的戰略,詔命大將吳應期、胡柱國率吳軍主力主動退守湘黔驛道天塹沅陵辰龍關,構筑防御工事。辰龍關外萬峰插天,峭壁數重,谷徑盤曲,僅通一騎,一向桀驁彪悍的清軍竟然三年不能攻取??滴跏拍辏?680),清綏遠將軍總督蔡毓榮、寧南靜寇將軍多羅貝勒密調永順宣慰司土兵徂征。永順宣慰彭廷椿遣派勁兵三千,自裹糇糧,駐扎王村,截斷吳軍上游后路,并督率南渭州彭凌高、彭宗國部兵從間道協同清軍圍剿,一從高岸攻進,一從郭家溪襲擊,繞出關后,一舉攻克辰龍關。清廷論功頒給康字號永順宣慰司印一顆,授封彭廷椿子弘??偙?;賞賜彭凌高父子袍絹,永順宣慰司授以彭宗國凱旗旗長,總理司政。
巖門沖哨卡舊址
往事如煙,有的事可以漫漶,有些事注定青史留名。南渭州,就是這樣一個州官自稱斗大之州、州民俗稱小地方的土知州,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特定時期和危急時刻擔當了重要角色。我們僅從上述的歷史事件就可感受到南渭州向慕華風的誠懇,觸及到南渭知州世代相傳的碧血丹心。南渭州累世忠貞,忠勇赤志,有史為鑒,有譜垂訓。南渭土知州彭凌高的《云鵬遺令》對自身盡忠表現和子孫盡節志向的表述可謂是酣暢淋漓。彭凌高立言:“曾祖父之忠勤得其誠于吾,祖母之操守得其貞于吾,先君之靖難得其烈,故忠義激聽于心,而軀有所不顧也。”江夏黃兆麟序云:“柱臣喬梓出先生所著遺令以示,予讀一遍,因掩卷而歡曰:‘忠孝乃人生之大綱,子孫乃有家之大慶。’”
南渭州的竭忠盡節絕不是偶然,除了民族心理特征使然之外,還深受中華民族傳統經學的影響。永順宣慰司彭世麒創建的世忠堂不僅是總司的世忠堂,也是下屬各土知州各長官司的世忠堂,世忠堂的立訓和司學的施教使傳統經學的忠孝思想漸漸在南渭州子孫們心中根深蒂固,“誓竭丹誠,惟忠與義”的司訓激勵著南渭州一帶接著一代永葆忠貞之氣,在槍林刀樹中建功立業。
南渭州不但注重派送世襲子弟到永順總司家學、社學和書院就讀受教,而且獨立開辦學堂,廣授學員。南渭村周家寨于今還保存著明代南渭土司學堂遺址??滴跄觊g,羅心孔為南渭州譜書作序說:“彭君(彭宗國)隆師憲為善,集子弟延予教授?!蹦衔贾輨撧k土司學堂之早,歷時之久,就當時湘西而言已是罕奇。開啟邊地民智,化育民風,南渭州的土知州們放眼山外,勇立酉水潮頭,乘風破浪,噴雨疊雪。
南渭州與永順土司山同脈水同源,淵源深長,始終是永順土司軍事防御體系中最銳利的刀鋒和最堅韌的盾牌。
永順土司選擇以老司城作為長久治所,構筑“以山為屛,即水為池”形似布袋的山地軍事防御體系,確實匠心獨運,巧妙實現了謀略與資源的最佳融合。其實,永順土司不僅特別看重夯實老司城核心防御,還在老司城南端水路出口——防御體系的布袋口——修筑了酉水防線,南渭州、施溶州、臘惹洞、麥著黃洞、田家洞的衙署城池沿酉水一字排開,又在猛峒河匯入酉水處兩邊交叉增設列夕、克必兩個城堡。永順土司軍事防御的精巧布局算是深奧莫測、殺機四伏、固若金湯了。
誠然,永順土司旗下酉水沿河的各土知州、各長官司都成了“萬馬歸朝”的衛士,隨時處于枕戈待旦、命懸一線之中。然而,相形之下,南渭州地處酉水黃金水道的中流和酉水防線的上游,位居永順土司與保靖土司的夾縫,似乎比其他州司多了一些承重和磨難。
“戰爭似乎就意味著血和鐵?!惫帕_馬名言直擊戰爭要害。戰爭就是人為的最大磨難。朝廷征調,南渭州義不容辭;外敵來侵,南渭州一馬當先阻擊;邊界巡防,南渭州四季馬不卸鞍。在南渭州,戰爭一如酉水的洪濤,說來就來。
戰爭的災難對南渭州而言,有時就隔一條河,戰火燒過酉水,就意味著覆盆之災。現今董家寨的衙門坪古州衙署遺址一定是被戰火燒了又燒的,保留的文化層里就包含有大量的木炭顆粒和紅燒土。因戰爭的威脅和毀滅性的破壞,南渭州衙署一直處于反復重建或遷徙之中,目前能斷定的南渭州衙署地至少有衙門坪、保靖右營、卡壩坪、芷州等四處,其中遺存最多當是芙蓉鎮所屬的芷州。
永順縣澤家鎮南渭村酉水風光
芷州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窩,芷州衙署建在緩坡上,坐西朝東,為階梯式的四進院落,中間有十字形石板道直達頂臺衙署正屋?,F存正屋屬古代土家族建筑風格,五柱八旗九排八間的木結構平房,進深二丈八尺,高一丈六尺,寬十丈。房屋梁柱、挑坊跳拱均是優質的楠木、梓木、馬桑樹。屋基、砌墻、鋪路全是青條石、紅砂石,有老司城建筑用材的影子,唯獨缺少的是河卵石。衙署大門右側石墻上保留了雍正四年的一塊石刻,文中直說修繕衙署目的就是“備鄰邦寇之不虞”,由此不免使人懸想,南渭州衙署興許多數時候保留了兩處,以備應急不時之需。
從南渭州衙署遺址分布來看,衙署的設置是一步步由開放的河邊向封閉的深山收縮轉移,一切都是為了更安全的防御需要。無疑,衙署每一次遷徙都是經歷了一次或數次重大創傷之后,都伴隨著綿綿不盡的流血和陣痛。然而,每一次負重遷徙都又激發了更頑強的生存氣度和拼搏意志,負重的凝聚,舍命的還擊,熱血的守護,會更加勇猛剛烈??▔纹?、芷州衙署外圍的哨卡就是血性剛挺的象征。
巖門沖哨卡的雄險至今仍然不減當年,在南渭州李家寨通往卡壩坪、芷州衙署的半山腰,南渭州的軍民硬是斧劈、鋸拉、刀砍、扦戳、手扒,冒險鑿出了一條古道,寬70厘米,長200多米,兩道關門乘高居險,扼襟控咽??峙抡l也說不清在巖門沖發生過多少次天昏地暗的血拼激戰,但是誰都懂得若沒有巖門沖的天險屏障,芷州、卡壩坪的衙署早就是焦土一片。
南渭衙門坪的前方瀕臨酉水的峭壁山頭上,南渭土知州的三月年祠堂遺址還在。每年的三月一日,南渭州都要在三月年祠堂舉行盛大的祭祖儀式,擺手慶祝過年。過三月年是湘西土司一種并不多見的習俗,與過趕年相比,顯然更充滿了某種無奈和苦緒。
酉水沿河斷峰蹴水,浮煙漠漠?!袄w懸鳥道山腰穿,篙點蜂窩石眼裂?!标傥舸^南渭,上越馬角灘,下飛五龍灘,酉水號子整天灌滿了河谷山間。暮春的一天,我偶遇南渭村兩位八十多歲的老者,他們繪聲繪色地說起了當年趕船拉纖的悲苦情景,并興致勃勃地喊起酉水號子:
南渭州,哎嗬!
小地名,哎嗬!
馬角脫水是信坪,哎嗬!
信坪脫水吼一吼,哎喲!
哎嗬!喲嗬!喲嗬喲嗬!
……
如此面對面地傾聽往年老船工的號子,我還是頭一次,新奇,純野。酉水號子是巉巖峭立頭頂一線的生命境象的吶喊,是曲水飛灘腳底萬雷的生命搏擊的呼喚。從中,我聽到了一種艱辛、一種苦澀、一種強韌,也聽到了一種浪漫、一種渴望、一種祈愿。
如今的南渭已經冉冉升浮,從沉重的酉水號子里;已然意氣揚揚地拔錨起航,在酉水漾碧拖藍中。
2019年5月17日《團結報》特別報道。點左下方“原文鏈接”可看全文。
來源|團結報
編輯|劉娜
監制|龍堯
精彩內容速覽一分鐘
■ 【神秘湘西 文化尋根】里耶的三個坐標
■ 【神秘湘西 文化尋根】五溪煙水出“藎臣”
■ 【神秘湘西 文化尋根】登太平山記
■ 【神秘湘西 文化尋根】黃青松:山水蒼茫魏家寨
■ 【神秘湘西 文化尋根】劉年:關于永順的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