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以下這些情況容易引起頭疼的家居風水(記得認真看哦)
161 2025-09-09
客家圍屋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采用中原傳統建筑工藝,結合抬梁式和穿斗式技藝。大多建于偏遠山區的丘陵或斜坡地段,采用營壘式住宅,包括磚瓦結構、特殊土坯結構和花崗巖條石結構。圍屋主體結構為"一進三廳兩廂一圍",建造一座完整的圍屋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圍屋內設有臥室、廚房、大小廳堂、水井、豬圈、雞窩、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形成一個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社會小群體。圍屋分布在廣東、江西、福建、香港等地區,形式多樣,其中圍龍式圍屋、城堡式客家圍、深圳碉樓、四角樓等最具地方特色。
圍龍屋不論大小,大門前必有一塊禾坪和一片水塘,總體看來如同一個太極的圖案:陸上屋為陽,屋前水為陰。這也是客家文化中的風水理論的體現。水塘不僅能夠蓄水、養魚,還有防火、防旱的效果;禾坪則是曬谷、乘涼、休息等活動的場所。大門之內分為上、中、下三個大廳,左右則有兩廂或四廂,俗稱橫屋,一直向后延伸到左右橫屋的盡頭處,筑起圍墻形的房屋,將正屋包圍起來。小的圍龍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條圍龍,大型的則有四至六條圍龍。該布局采用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兩邊對稱,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規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圍龍"組合成一個整體。里面以廳堂和天井為中心,設立幾十個或上百個生活單元,適合幾十個人、一百多人或數百人同居一屋。此外,圍龍屋還會設有書房和練武廳,講究得令人嘆為觀止。圍樓按照樣式可分為以下幾種:
圍龍式圍樓,也稱半圓形圍屋或方形圍屋,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的梅州、惠州、河源、深圳以及江西省的贛州等地。
圓形圍樓:福建土樓圓形的圍龍屋簡稱土樓、圓樓或圓寨,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
方形圍樓:四角樓方形的圍樓主要分布在贛南和粵北,也稱為四角樓。
橢圓形圍樓:橢圓形圍屋是將一般的圍龍式圍屋的前坪(本來是水塘的部分)也圍起來,稱為前圍,從而成為一個類似于帶跑道的足球場的形狀。
圍龍屋與北京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云南的"一顆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筑學界稱之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又被稱為"世界民居奇葩"。如今,客家人已走出封閉的圍龍屋,走出狹窄的山門,走向遼闊的世界,圍龍屋成為一種歷史的遺跡、一種獨特的景觀。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