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新墳不過社,三年不立碑”,3年的新墳能不能立碑?
92 2025-09-08
導讀:明日閏六月初九是“成日”,建議大家1要辦,2要慶,3不爭,4不動。
頭號創(chuàng)作者激勵計劃
閏六月初九
時間真快,轉(zhuǎn)眼就到了公歷8月1日。這一天,不僅是大家熟知的建軍節(jié),還是農(nóng)歷的閏六月初九。巧的是,這一天還碰上了傳統(tǒng)歷法里被稱作“成日”的吉時。對不少人來說,這可絕不是什么普通的日期,每年都會有人在這天忙著辦點啥、慶祝點啥。
閏六月初九到底有啥說法?
很多人也許沒留意,其實只有十二建星理論里有“成日”這么一說。就是啥事都容易成——簽合同的容易談成,學東西的容易考好,連做決定都不會拖泥帶水。古時候的老黃歷,專門把成日列為非常適宜辦大事的吉日。除了成日之外,還有定日、開日也算吉祥,但成日總歸是圓滿、順利、夢想成真的意思。
十二建星是就是古人根據(jù)天象,把一年分成12個周期,每個周期再套用“建、除、滿、平、定、執(zhí)、破、危、成、收、開、閉”12個星宿的名字。每個日子的“屬性”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樣。有時候你看日歷上,為什么寫著“宜結(jié)婚 宜開業(yè)”啥的,很大程度上就跟這個理論脫不了干系。到了成日,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辦大事情的黃金時機。
閏六月初九還是干支紀年里的癸未月癸卯日。這一說法在風水和傳說里也有講究。比如流傳很廣的《彭祖百忌》里提醒大家,這天不適合打官司、不適合爭執(zhí),也不適合打井——畢竟“癸不詞訟理弱敵強,卯不穿井水泉不香”。講的其實就是一個道理:事情要順著時運來,別逆著做。
這天到底具體要注意點
老人們常說,閏六月初九,記住“1要辦,2要慶,3不爭,4不動”。這里面的門道,其實挺值得琢磨。
1要辦:
這個“要辦”,主要指一些特別重要的事在今天著手更合適。比如簽合同、搞項目啟動會、孩子準備考試、或者是成人儀式、家族里有啥要定下來等等。按老一代的說法,這種“成日”做事,代表“星象助力”,事半功倍。這種儀式感,現(xiàn)代人可能覺得玄乎,但我個人覺得,這其實也是人們心里給自己加個buff,干起來更有底氣罷了。
2要慶:
這一天,適合慶祝。無論是升學、升職、喜結(jié)良緣還是生活里值得高興的小事,這天來個聚會、辦個酒席,都很應景。為什么?因為成日本來就是個加分項,擺在節(jié)日節(jié)點上,有了家人朋友的陪伴,不僅是儀式,也是新生活的開始。這樣理解也能體會到傳統(tǒng)文化里,吉日、喜慶的不只是“結(jié)果圓滿”,還有那種全家圍坐一堂的幸福感,溫情滿滿。
3不爭:
碰到爭吵,大家這天一定要克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現(xiàn)代社會,工作、生活、家庭矛盾都是常事兒,難免會跟人有點小摩擦。不過既然這天講究的就是“順利成全”,那咱就別跟別人死磕,少點口舌之爭,反倒能給日子添一些輕松和自在。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我修養(yǎng)、自我調(diào)節(ji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4不動:
這里的“不動”,主要指不要去動土、不要進行安葬之類的事情。成日的成,充滿了希望和喜慶,很難和“喪事”融合在一塊。動土安葬這種事,如果能避開,家族的氣場和運勢據(jù)說會更好點。這也是古人關(guān)于人生和天地和諧的主張。即使放到今天來也值得尊重和理解——帶點敬畏和慎重,對家庭、對個人其實都有好處。
比起這些講究,氣象諺語也挺有趣。農(nóng)諺說,“六月初九雷聲早,伏天大旱跑不了”。這其實是老百姓根據(jù)觀察得出的規(guī)律,指的就是如果這天要是雷雨得很,后面那一陣子可能會旱。種地的、養(yǎng)田的,遇到這樣的日子都得提前做準備。防止后面莊稼喝不上水,影響收成。這也是一種從經(jīng)驗里生出來的生活智慧。
生活在這個節(jié)奏快的年代,咱們有時候太習慣無視傳統(tǒng),可是閏六月初九這樣特別的日子,其實也能給我們一點提醒。那就是:無論你工作多忙,生活多累,總有一些日子是值得你放慢腳步、重視家人、感受幸福的。當你選擇用“成日”這樣的小儀式去對待生活,哪怕只有一頓熱騰騰的飯、一場簡單的聚會,你也會覺得安穩(wěn)和充滿意義。
我個人很喜歡這種“給生活加點儀式感”的方式。成日也好,閏六月初九也罷,其實都是我們對美好時光的寄托,人這一輩子,有時候就是要等一個“天時地利人和”,把握住屬于自己的小幸運。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吉日”。今天的我們,完全可以用一些傳統(tǒng)的小講究,來給自己的生活打打氣。你怎么看待成日這樣的日子?你準備好給家人朋友一個小驚喜了嗎?
官方信源參考:《中國歷法》、《中國民俗志》、《彭祖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