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姜大牙成為了軍區司令員,但是軍銜只是中將,而不是上將,為何會這樣?當時的軍區有兩大類,一種是省軍區,另一種則是大軍區。姜大牙不是省軍區司令員,而是大軍區司令員,不管是級別,還是軍銜,都比省軍區司令員高。省軍區司令員主要是少將,但是大軍區司令員至少中將,而且最后一般都會晉升為上將。姜大牙擔任大軍區司令員,按照道理,能夠評上將,但劇終他也只不過是中將。
從他的著裝看,簡章是扛兩顆將星的中將,服裝跟以前不一樣了,顯然他上任大軍區司令員發生在1988年第二次授銜后,當時軍銜制重新恢復,所以軍隊重新評選了軍銜。姜大牙作為大軍區司令員肯定需要參評,大軍區正職不是所有參評者都是上將,也不是所有人都是中將,當時既有上將,也有中將。為何姜大牙當時只評為中將,而不是上將了?跟那些評為上將的大軍區正職人員,姜大牙的差距在哪里?
與資歷還是存在關系。第一次評軍銜時,姜大牙當時是二師師長,正師職干部,所以在1955年授銜時,他領了大校軍銜。當時正師授少將的也存在,姜大牙沒有跟那些人一樣,一個是資歷太淺,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才參加新四軍,那些人大多是老紅軍,走過長征,參加革命的時間比姜大牙長得多。另一個他的戰功可能沒有那么顯赫,姜大牙參加革命后也打了不少仗,抗日戰爭殺了很多日本鬼子,解放戰爭也立了不少戰功,朝鮮戰爭更是打得美國人切斯特發蒙,后來兩國軍事交流,他還讓自己的兒子小切斯特特意詢問當時情況。不過這些與那些人相比,還是有點遜色。所以姜大牙在1955年授銜時,沒有評上少將,當上將軍,而是跟大多數師長一樣,被授予大校軍銜。
1955年后,姜大牙一直都是二師師長,沒有馬上提拔,進入六十年代后,中間搞了幾次授銜,不少在1955年領大校軍銜的人晉升為少將,但是姜大牙沒有,可能跟他的職務有關系,依然只是師長,等到他擔任K軍軍長后,軍銜制取消了,所以沒能成為開國將軍。這次授銜可能也影響到后來的評選。
現實中,沒有當上開國將軍的在1988年授銜時,絕大多數沒有評上上將。比如蘭州軍區司令員趙先順,1955年授銜時,只是校官,當年七大軍區司令員,六人領中將,只有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被授予上將,他在1955年授銜時被評為少將,其他人都沒有這么高的軍銜。1988年上將只評了十七人,但有個人例外,他就是時任后勤部部長的趙南起,1955年授銜時,他只是校官,但在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個可能跟資歷和戰功關系不大,而是其他因素。
姜大牙當時可能跟幾大軍區司令員一樣,由于不是開國將軍,所以沒有評上上將。在大軍區正職中,除了司令員外,還有不少政委被授予上將。比如時任成都軍區政委的萬海峰,1955年授銜時是大校,中途職務變動,但軍銜沒有變化,1988年則被授予上將軍銜。姜大牙跟他的履歷非常相似,那為何兩者1988年的軍銜不一樣了?主要還是資歷。萬海峰1933年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八軍,而姜大牙則是1937年后才參加的新四軍,兩者年齡相仿,但是革命生涯不一樣,所以影響到1988年軍銜的評定。盡管暫時沒有評上上將,但是如果他一直在軍區司令員位置上,那么還是可能晉升為上將。
姜大牙后來放棄了這個機會,而是選擇離休。他剛擔任軍區司令員沒多久,美國軍事代表團過來交流,其中就有他的朋友和對手的兒子小切斯特。在家宴上,小切斯特談到了美軍的情況,提到像姜大牙這個年齡的將軍已經不存在,早就退休了,而他這個年齡的人在現任崗位上已經不多了,這讓姜大牙大為吃驚。送走他們后,跟陳墨涵交流看法,他承認自己老了,盡管在個人搏斗上,自信還能干倒小切斯特那樣的人,但是在技術上和其他方面則遠不如人家?,F代戰爭跟以前不一樣了,不再是靠人力取勝,也不再跟以前一樣,拼刺刀,靠體力獲勝,勇敢也那么重要,而是靠武器裝備和智力。在這兩個方面,姜大牙承認自己落伍了,所以他決定離休,退出現在的崗位。
跟國外比,姜大牙確實不年輕了,但是在國內,他這個年齡還不算大,還不到七十歲,當時情況特殊,所以他其實可以繼續干下去,畢竟剛被提拔為軍區司令員。如果姜大牙不提離休,那么過段時間極有可能晉升為上將??傮w而言,姜大牙其實還是有機會評上將的,盡管上將代表了一個軍人至高無上的榮譽,但在責任面前他選擇了放棄。姜大牙是一位真正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