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不寧,原來是這是五種風水在搞怪
175 2025-09-09
為什么說起葡萄酒,大多數葡萄酒愛好者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聲音就是“波爾多”?
為什么波爾多的葡萄酒可以成為世界其他釀酒產區爭相模仿的楷模?
這要從波爾多悠遠且節奏感很強的葡萄酒發家史開始說起…
波爾多產區的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大約在公元前60年,羅馬人統治著波爾多,當時這個地區被稱作波爾迪加拉。
如今,整個波爾多產區還散落著羅馬時期的各種古跡,其中保存最完整、最知名的是加連宮圓形劇場。
那個時候的古羅馬人,遇到波爾多這片氣候溫和而濕潤的土地,自然是心水不已,順理成章地發展起波爾多的葡萄酒產業。
早在公元1世紀,波爾多葡萄酒就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名氣。老普林尼曾在其著作中提到波爾多種植的場景。后來,人們在龐貝城發現了與釀制葡萄酒有關的雙耳瓦罐碎片。在圣愛美隆產區星羅密布的酒莊和葡萄園中,古羅馬遺跡也依舊隨處可見。圣愛美隆的歐頌酒莊,其名稱便取自曾居住在此地的羅馬詩人。
波爾多是名副其實的葡萄酒之城,它具有生產葡萄酒絕佳的自然條件。產區土壤十分獨特,由多種土質混合而成,非常適合葡萄藤的生長。
加倫河便利的水運交通也為葡萄酒的運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吉倫特河與大西洋相互貫通,為遠洋運輸葡萄酒創造了極佳條件。
波爾多產區的形成要追溯到1152年,當時阿基坦公國的繼承人——阿基坦埃莉諾嫁給了英國未來的國王——亨利金雀花,即國王亨利二世。
這場婚姻使得阿基坦公國成為英國的領土長達300多年,直到1453年才重歸法國統治。有人將這個階段稱作波爾多葡萄酒貿易的開端,其實這種說法并不完全正確。
真正的波爾多葡萄酒貿易篇章開始于1302年,當時的國王愛德華一世非常喜歡波爾多的葡萄酒,自此,英國也開始從圣艾美隆進口葡萄酒。
這段歷史對波爾多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它為梅多克和圣愛美隆的葡萄酒奠定了信譽基礎??梢哉f波爾多紅葡萄酒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功,與波爾多產區曾歸屬于英國這段歷史具有重要的聯系。
1453年,當百年戰爭結束的時候,就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英國葡萄酒愛好者們也收獲頗豐——他們發現了波爾多的優質葡萄酒!
當時,埃莉諾和亨利二世的兒子獅心王理查德已將波爾多葡萄酒作為日常飲料飲用。由于貴族成員的追捧,波爾多葡萄酒隨之也獲得了民眾的喜愛。
從這一刻開始,波爾多葡萄酒行業才真正的誕生了。
對波爾多葡萄酒貿易產生重要影響的另一個關鍵人物是荷蘭人。他們為了運輸貨物開始修建道路。緊隨英國人之后,荷蘭人成為波爾多葡萄酒的主要購買者。相比英國王室貴族對頂級葡萄酒的追捧,小氣的荷蘭人則更關心那些最具性價比的波爾多葡萄酒。
由于貪便宜,購買低價位波爾多紅酒的荷蘭人面臨了當時最頭疼的問題,那就是長時間的海上運輸,會使本身價格低廉的葡萄酒更容易變質。于是,為了延長葡萄酒在海上運輸的保質期,他們還發明了用硫磺熏蒸橡木桶進行消毒滅菌的方法。如今世界各地的酒莊仍舊使用這一技術對橡木桶進行消毒滅菌。
公元1600年,波爾多地區已經出現了大片且極具規模的葡萄園,當時的人們都在熱火朝天地忙著栽培葡萄和釀制葡萄酒。不過,還有一大部分的沼澤地因為無法使用而閑置。
到了17世紀,波爾多的葡萄酒主要產自格拉夫,而當時左岸的梅多克仍是一片荒蕪沼澤。這時,荷蘭人為日后波爾多葡萄酒版圖的壯大立下一功,擅長造地的荷蘭人利用荷蘭人最聞名于世的抽水風車,把洼地中的水排出
18 世紀,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爆發,英國和法國關系再次惡化。英國與葡萄牙簽訂了《梅休因條約》(Methuen Treaty),條約給予進入英國的葡萄牙酒類以優惠的關稅,而法國酒要征收比葡萄牙酒高出三分之一的關稅。
按照現在的新聞語境,就是建立貿易壁壘。這使波爾多葡萄酒面臨了在價格上,極其不利的地位。但這項稅收政策只針對葡萄酒出口量而非價格,也就是說貴酒、便宜酒都要上交一樣的關稅,這反而促使波爾多酒商致力于釀造高質量的精品酒。
那么波爾多的品牌概念是什么時候建立起來的呢?
起初,所有的波爾多葡萄酒都只是以“波爾多”的名稱出售。直到17世紀初期,該產區已逐步形成品牌意識,這些品牌標識可以幫助那些挑剔的消費者選擇到自己喜歡的波爾多葡萄酒。
隨著商業貿易和出口市場的蓬勃發展,波爾多誕生了酒商和中間人。當時,酒莊更傾向于管理葡萄園,釀造葡萄酒以及將葡萄酒儲存在木桶中。而酒商處理余下的工作,包括裝瓶和分銷。
波爾多的商業體系一直以來都是獨一無二的。由于酒莊主們會將葡萄酒出售給酒商,因此,波爾多成為唯一一個消費者不能直接向酒莊主購買葡萄酒的產區。這也是波爾多的酒商之所以蓬勃發展的另一個原因。
1725年,波爾多首次限定了產地邊界,稱為“波爾多葡萄園(Vignoble de Bordeaux)”。
此時,出售的波爾多葡萄酒開始列出了出產的區域和面積。很快地,消費者開始從自己喜歡的特定產區購買葡萄酒,并且逐漸了解到每個產區和酒莊的葡萄酒之間的差異。
隨著產地邊界制度的出現,幾名富有的波爾多土地主和王室成員開始建立城堡和葡萄園,其中包括:尼古拉斯?亞歷山大和塞居爾侯爵,他在梅多克擁有眾多酒莊。正是此時,皮埃爾?德?魯臣也為酒莊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1855 年,在拿破侖三世的指令下,波爾多 1855 列級莊名單出爐。
1855 分級體系不僅能很好地反映波爾多葡萄酒的現狀,而且卓有成效,不僅對列級酒莊,而且對整個波爾多產區的葡萄酒都起著巨大的推廣作用。
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任何葡萄酒產區能像波爾多一樣有如此權威的分級體系。
1875-1892 年,一場根瘤蚜摧毀了波爾多幾乎所有的葡萄園。人們將原本的歐亞葡萄品種嫁接到抗根瘤蚜的美洲葡萄品種上,才使得葡萄樹存活下來。
而一些葡萄品種比其他品種嫁接后的適應能力更強,成為了現在波爾多最主要的品種,他們是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品麗珠(Cabernet Franc)。
進入 20 世紀后,波爾多進入了產業的冬天。兩次世界大戰、大蕭條、石油危機都阻礙著波爾多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法國政府宣布在1981 年遺產繼承稅翻倍以后,許多酒莊無力維持下去。
雖然 80 年代經濟動蕩不堪,但卻出了很多好年份。比如,曾被羅伯特?帕克以其一生的名譽宣稱是波爾多 20 世紀最佳年份之一的 1982 年。
而帕克此舉使得酒評家開始了擁有影響和左右葡萄酒的價格和市場需求的能力。此前,波爾多葡萄酒需經酒商之手出售,定價也由酒商說了算。
而在 1982 年之后,羅伯特?帕克的評分成為人們購買波爾多葡萄酒的重要依據,并進而催生了波爾多期酒,使人們愿意在沒有拿到酒之前就預先付款。
波爾多酒莊在種植和釀酒技術上,可謂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酒莊接受降低產量、充分成熟、不銹鋼罐發酵等現代理念,對葡萄和風土的理解有一個新高度,許多酒莊采取有機種植和生物動力法種植,葡萄品質與上世紀 70、80 年代相比,有了質的飛躍。
憑借悠久的歷史傳統和一貫穩定的高品質,在全球酒迷心中有著無可撼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