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穿堂風,人財易兩空”為啥農(nóng)村自建房,如此忌諱穿堂風布局
130 2025-09-05
在韶關,說到別具一格,有歷史特色的建筑,大部分韶關人應該會想到現(xiàn)在的百年東街——舊時的騎樓,然而,除了騎樓,還有一種鍋耳樓,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建筑,你見過嗎?今天小編帶你去了解了解.....
翁源古圍樓系列之五:
1
小鎮(zhèn)鍋耳樓
鍋耳墻又稱“鰲頭墻”,有“獨占鰲頭”之意,以鍋耳墻為標志的樓稱鍋耳樓。位于翁源縣新江鎮(zhèn)西面小鎮(zhèn)樓子村西北隅的鍋耳樓尤為杰出。
該樓地處坦蕩的新江盆地西南,西北遙對清霧裹圍的仙人嶂和大寶山,清明的橫石水自北往南注入滃江。青坡云集,秀色怡人。
何姓建于清代的樓,總體坐東南朝西北,平面呈“回”字形,高約9米,面寬60米,縱深48米,建筑面積約2880平方米。樓前映巨大的池塘,闊野平展,卵石、砂夯墻(鑲石灰石框豎一字形、方形窗)將樓(西北、西南為二層二面坡硬山頂,覆板瓦角樓;東南卵石、砂夯三層二面坡硬頂,孤形墻望樓)連接;側墻配鍋耳脊風火墻(墨繪檐線)。
東北角卵石、青磚砌拱門;西面青磚筑外拱內方正門,石灰石門檻(雕元寶、卷草)、龜頭門枕石(雕麒麟);中央為何氏宗祠內四周石鋪街道相通,4棟二層砂灰、磚石砌基土坯房(106間)。圍殘損嚴重,棄空。
2
花心樓
位于翁源縣江尾鎮(zhèn)葸茅嶺村北面,八卦圍南面的花心樓,坐西北朝東南,前朝聚寶盆(池塘)。
長方形,高約10米,寬25米,深7米,總面積約175平方米。卵石砌筑至頂,紅砂巖窗框,鐵窗欞,穹形楣;頂層紅砂巖槍眼。牙紋疊澀重檐,覆陰陽瓦。
筑二面坡硬山頂南、北角樓,配炮角。紅砂巖砌正拱門,穹頂楣。內損毀嚴重,棄空。
3
近江樓
位于翁源縣江尾鎮(zhèn)葸茅嶺村八卦圍東南面的近江樓,坐西北朝東南,前朝聚寶盆(池塘)。
長方形,3層,高約12米,寬20米,深30米,總面積約600平方米。卵石砌筑至頂,紅砂巖鑲墻角、窗框,鐵窗欞;頂層紅砂巖槍眼。牙紋疊澀重檐,覆陰陽瓦。
四角筑二面坡硬山頂樓,配炮角。紅砂巖砌臺階、門檻、門框,設安全拴,外青磚筑穹形正拱門,穹頂楣。局部墻體損裂。出租。
4
八卦圍
位于翁源縣江尾鎮(zhèn)葸茅嶺村北面,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八卦圍(葸茅圍、迷魂村、葸茅墩),坐西南向東北(坐坤向艮),以祠堂為中心,以八卦圖形定位、布局。卵石加糯米、黃泥、青磚等砌筑2層,6-8米高, 0·3米厚,固如生鐵的外墻包圍,房屋按八卦圖形布置,似固體波紋向內收攏。
開艮門(正門)、寅門(正門東南約10米)、乾門、巽門,象征天、地、風、澤天象,昭示四季風調雨順,人丁興旺。圍內占地23000平方米,1653間房,縱橫大小89條巷,清中晚期,人口達5000人左右。現(xiàn)均遷往外圍,廣西、四川、羅定(廷珠公遷出,已發(fā)展到2·8萬人)、英德、樂昌、仁化、曲江、陽山及翁源鹿嶺、大路下、坑尾頭、三華、翁城、周陂、南浦、巖莊榕樹下等地。
乾門樓青磚砌懸山頂,鋪板瓦,紅砂巖砌外拱內方,加安全拴門,額鑲“乾門康熙乙亥年立民國癸酉年 江奐會廣豪暨徒阮宅三修復”匾。內西北角筑社祠,每年與祖祠同祭。圍后筑二面坡硬山頂2層樓閣。
花崗石砌外拱內方,加安全拴門,額鑲“巽門”匾。據(jù)《復修巽門文武帝碑》載:“我巽門自明季肇造,已有歷年,相傳,內外門俱玄山巳向,名之曰巽門者,輿家而言是也。因其格合五鬼運財,故當時發(fā)富之家……
雍熙間,有謂一門庇出大泄元氣者。爰改外門為申寅兼庚申,上安文武二帝之神……迨光緒二年始行修復……”圍內磚木結構,排水系統(tǒng)暢通。后檐比前檐略闊大,布袋形,藏風聚氣,希冀斂財致富。
中心場地與圍街巷布局可據(jù)年運迎納八方吉星瑞氣,房間均以八卦圖形數(shù)組合。南空坪是一個活動自如的乾坤,陰陽交匯點掘井(數(shù)百年不枯,毀于1993年地震),供全圍人用,全國罕見。
據(jù)載,清咸豐九年(1859年),石達開殘部進村掠食與民火拼近1個月,入迷宮式圍,無果離去。曾有2家人同日娶親,因街眾巷多,房屋酷似,新娘差點誤入洞房。圍深含建筑學底蘊,是世界罕見的八卦圖聚落。
韶關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 黃玉美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fā)布,任何組織、機構或個人未經(jīng)同意不得轉載或二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