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一次性口罩?別再閑置了,這些用法現在看還不晚
114 2025-09-04
、第 十三講
周易在建筑領域中的應用
《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其易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其中包括建筑文化在內,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易傳》中說:“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說的是,天地好比建筑的門戶,而建筑的門戶又如天地,不是中國建筑文化起源之早,正如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一書所說:“的確,最能形象體現地表現出中國文化之人文精神的莫過于中國建筑。”這一建筑文化的本源,卻來自《易經》以及歷代不斷涌現的中國倫理與風水學說的思想影響。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說是易學文化哺育造就了中國建筑,中國建筑體現并豐富了易學文化。這里我們從三個方面加以論述。
一、《周易》中的建筑信息
1、大壯卦與建筑起源
在中國歷史上,《周易》是最早論及建筑起源及其基本功能的一部經典。《周易·系辭傳下》曰:“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于大壯。”上古時代,人們冬天居住洞穴,夏天露宿野外。后來,圣明之人建筑了房屋,上有棟梁,下有椽檐,用以遮風避雨,以卦象而言,這都是取法于大壯卦。
大壯卦的卦象為乾(
)下,震(
)上,其下面的四個陽爻(—)象征著梁。上面的兩個陰爻(— —)象征著輔在椽檐上方的茅草。若用古老的陰爻符號(
)來表示的話,大壯卦的卦象,恰似一座從側面看上去的自然取象而言,其下卦為乾,象征“天”,上卦為震“象征“雷”。”二陰在上,雷以動之。又中爻兌為譯,雨之象也。兌的綜卦巽、風之象也。四陽相比,壯而且健,棟宇之象。大壯者,壯固之義也。上有劇烈之雷動,下有剛健之蒼天。這就好比是上有雷聲隆隆,風雨交加,下有剛健嚴實的房屋建筑,足以遮風避雨。上述記載,以大壯卦之卦象及其自然取象為喻,生動地描述了這樣一個歷史的事實,即房屋建筑的起源,直接來源防御自然因素對人體侵害方面遮風避雨的實際需要。在《周易》其他卦中,也有其它關于房屋建筑的記載。如“豐卦”上六,“豐其屋”的“屋”(房屋),剝卦,上九“小人剝廬”的“廬”(房舍)等。
2、大過卦與棟梁結構
大過卦,是以房屋建筑之棟梁結構為取象來論述過頭文物的專卦。其卦辭日:“大過,棟撓,有利攸往,亨。”大過是卦名。陽為大,陰為小。初為本,上為未。此卦四陽爻聚集于六爻之中間,二陰爻分居于全卦之本末(如圖所示)
如大過之象。大過,即陽過。“棟”指用于屋脊之檁木,又稱大梁或脊檁。其作用是承擔椽木和屋頂的覆蓋物《如茅草等》。“橈”彎曲。曲木叫橈,木曲也叫橈。此處承重棟梁之“橈”,當指向下彎曲。從卦象來看,初六為本,上六為末,若將全卦比作一架棟梁,則中間過剛,兩端太弱。本來陰柔無力,以堪擔當重任。故有棟橈之象。其卦辭的意識可以理解為,將兩端太弱,中間過強或兩端太小,中間過大的木料用作棟梁時,會由于其過分的負重而向下彎曲。此木雖然不宜用作棟梁,但必有他用;若將它用于其他適當之處則會有利,并因此而享通。大過之卦辭將全卦比作棟梁,在爻辭中又特將其中心二爻,即九三、九四比作棟梁。九三位于下卦之極,以剛居剛,乃全卦四陽爻中唯一過剛之爻。過剛則易折。就下卦而言,其下陽柔。其上過剛,有棟橈于下之象。棟橈于下,就會導致房倒塌之兇險后果。故而,九三爻辭曰:“棟橈兇”。象曰:“棟橈之兇,不可以輔也。”此棟橈之兇,不僅是由于其上過剛,而且是由于同體之初虛弱無輔。九四位于上卦之下,以剛居柔,剛柔相濟,可以擔當重任。就上卦而言,下實而上虛,下剛而上柔,有棟隆于上之象。此處,棟隆與棟橈相反。棟橈是棟梁向下彎曲,棟隆,是向上彎曲。就棟隆本身而論,房屋之棟梁向上隆起,有利于負重,會有好的結果。因此,九四爻辭曰:“棟隆、吉。”
然而,在全卦之中,居柔之九四下應柔爻初六,以柔濟柔,有過柔之虞。以建筑經驗而論,將向上隆起之棟梁施加于基礎柔弱的承重物,如墻體之上,又會下雨引起令人擔憂的其他問題。并因而需要采取進一步加固措施等。因此,九四爻辭的全文“棟隆,吉,有它吝。”《周易》古經,乃推理而明人事之作。從大過卦所引用的上述建筑實例來看,它不僅記載了房屋建筑的棟梁結構。而且,其中所記載建筑經驗已經蘊含了許多結構力學方面的道理,后來在建筑上所運用的木行架結構,既有上述棟隆之吉,又為上述棟橈之憂。
3、同人等卦與門窗結構
(1)門戶。如同人卦,初九中“同人于門”之“門”豐卦上六中“窺其戶”之“戶”。“門”是聯系住宅房屋,之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通路上的出入口,有的僅設門通洞,有的加設門扇。“戶”是保護其住宅房屋的一道關口。門戶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稱戶。如“宮中之門謂之闈”,其小者謂之閣,小閨謂之閣;里坊之門謂之“閭”,街巷之門謂之“閎 ”等。就門的結構形式而論,雙扇為門單扇為戶。舊時門戶又是宅院主人及社會地位及其社會關系的一種標志。即所謂門弟之別,諸貧寒之家標作“寒門”,“柴門”窮者人家居住簡陋房屋稱作“蓬門篳戶”,“篳門主竇”,豪富人家稱作“朱門”(即紅漆的大門),“金門玉戶”。
(2)窗牖。坎卦六四有“納約自牖”之說。“牖”與窗,就功能而言相同。就其位置而言,“牖”特指在墻壁上開設的窗子,以區別在屋頂上開設的天窗以及在門戶上開設的窗戶。窗牖既是由內向外窺視之通道,又是室內見日采光之所在。《老子·十一章》所說的“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強調了門窗戶牖在居室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明夷卦與庭院結構
《周易》中,記載住宅建筑空間之庭院結構者,有:明夷卦六四之“于出門庭”,夬卦之“楊于王庭”,艮卦之“行其庭,不見其人”;節卦,初九之“不出戶庭,無咎,”九二之“不出門庭、兇”等等。
在住宅建筑中,由圍墻和建筑物所包圍,并以建筑物為主的場地,統稱為“庭”或“庭院”。門庭為門內之庭。指位于住宅大門以里的院落,又稱外庭或前庭。戶庭,指戶外之庭,指位于堂室戶外的院落,又稱內院或內庭。《周易說卦傳》;艮為“門闕”。在《周易》諸卦中,凡以門、庭為喻者,多與艮卦相關。例如:艮卦、艮為門闕,大門之內的封閉空間稱之為庭,故其卦辭中所說“行其庭”之庭,實為前庭或門庭。同人卦初九變為艮,有門之象,故而有“同人于門”之說,明夷卦中爻上(三至五爻)震綜艮,艮有門之象。六四位于其中間,故而直間喻以門庭。夬卦中,下卦乾“為君”,上卦兌錯艮,艮有門庭之象,此處之門庭乃君王之門庭又稱作王庭。
庭院因其所處的位置不同分別稱作前庭,中懲內庭后庭、側庭等。除前庭稱作“門庭”外,其余均可稱作“戶庭”。皇家的朝中之庭,又稱作“朝廷”。
5、豫卦與重門結構
在《周易》中,還談到了防御來自社會方面侵害的建筑功能的記載。《周易,系辭傳下》:“重門擊拆,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拆”打更用的木梆子。意識是說,在住宅建筑中設置多重的門,并敲擊于木梆巡邏于其間,以防備外來不速之客的侵入,從卦象而論都取法于豫卦。豫卦的卦象為坤下震土。
豫卦之中爻下(二至四爻)艮為門、上卦震綜又為門,有為兩門矣。重門之象也。《周易系辭傳》“艮為山……為門闕……為閽寺。”山有阻止之義。門闕,又稱門觀。閥,是位于宮門兩邊的望樓。它高高聳起,其形似山,具有遠望和守衛的功能。同時,觀也表明住宅建筑具有比較尊貴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裝飾建筑。豫卦中爻上(三至五炎)坎為“盜”(《周易說卦傳》暴客之象也。艮又為“指”為手,擊拆之象也。上古外戶不閉,至此建都立邑,其中必有官職府庫,故設重門以御之,擊拆之警之。就豫卦之自然取象而論,其上卦震象征“雷”,其下卦坤象征“地”。地上有雷鳴之聲,也象征敲擊木梆的聲音,相當于防盜的警戒措施。由于“門”,特別是“重門”所具有的禁止和防衛的功能,從周代起,在宮城的規劃、設計中,就非常重視宮門的設置,并形成了一定的宮門制度。周代已有“三朝三門之制”,隋、唐又有“三朝五門之制,到了明清,有關宮廷分區和室門設置的規劃,設計更加嚴整并趨于完善。以北京紫禁城(今北京故宮)為例,“五門”,以皇城最南面的正門算起,由外而內到太和殿為止,依次為大明門(清代改為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一說為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乾清門)“三朝”即:午門以外當“外朝”,太和門內太和殿之適為“治朝”,乾清門內乾清宮之廷為“燕朝”。“三朝五門”均位了都位于都城的南北中軸線上。
以上我們舉例說明《周易》中有關建筑的一些信息,除此之外,《周易》中所蘊含的象、數、義、理等方面的觀念與原理,對中國建筑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
二、天人合一的建筑哲學與風水理論。
《周易·系辭段上》:“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三極之道又稱三才之道,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中國古代又稱作天人關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與天地萬物本來就是一個有機統一體,這種“天人合一”的觀念和法地則天的思想,對中國古代建筑理論即堪輿學說的形成與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我們現在所說風水問題,即堪輿學說與《周易》之間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兩者都是關于天地之道與人道之間相互的學問。唐代嚴師古在注《漢書藝文志》關于堪與專著《堪輿金匱》中堪輿學說用于住宅建筑,就意味著從建筑的選址到建筑的規則、設計和營造,都要周密考慮到天文、地理、氣象等各種自然因素,從而創造出融天時、地利、人和為一體的良好居住環境,以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1、風水理論的衍化
風水理論,在中國文化系統中,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站在文化的立場,風水雖然是小道,但大家不要輕視了它,因為它也是一門很復雜很深奧的學問。在中國古代風水之木,所使用的名稱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陰陽。這是風水之術的別名。東漢許慎釋“陰”、“陽”,稱,陰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陽”,高明也,從阜,易聲。《說文》這些觀念在建筑實踐中加以實際運用,則成為原始的風水之術。《易傳》論陰陽之處甚多。如“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履霜堅冰,陰始凝也。”等等,這是以“氣”的觀念與陰陽觀念結合,已經顯示了“陰陽”之“氣”為文化底蘊的中國風水之術的緣起。在《詩經》中,有 “既景乃岡,相其陰陽”之說,這是明確記載了先秦古人以晷景測日影以定方位的一種風水之術。《周禮·考工記》稱。“惟王建國(城)辯方正位”,《漢書》中也寫道:“相其陰陽之和,嘗其水泉之味,審其土地之宜,觀其草木之饒,然后營邑立城,制量割宅,正阡陌之界”。這里的“陰陽”即“風水”之別稱。
②地理。典出《周易·系辭傳上》。“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道,仰似觀于天文,府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這里,所謂仰觀天文,是天文學的原始,府察地理,又是風水術的原始,故風水術又稱地理。《管子·形勢解》說:“上逆天道,下絕地理,故天不予時,地不生財。”如果人上逆天象,下忤風水都是要倒霉的。
③形法。典出于《周易·系辭下》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觀象于天,附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天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這里所謂“觀法于地”,就是看風水,地是有形之物,故風水亦稱形法。《管子·形勢解》中的“形勢”一辭,也是與“形法相通”的一個風水術語。
④堪輿。《淮南子,天文訓》云:“堪輿徐行”。東漢許慎《說文》:“堪,天道;輿,地道;以為“堪輿”乃天地之道。故“堪輿”是風水術最重要、最流行的別稱,風水家稱堪輿家。
⑤風水,此語一般認為出于晉代風水家郭璞的《葬經》之中。郭璞認為“風水”下了一個定義:“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士,藏風次之。”
《葬書》的理論主要有五:
(1)“生氣說”:認為萬物畢生于“氣 ”,只能有生氣的地方,才會形成一種充滿生機的葬地環境。“生氣”說成為陰、陽宅風水理論的精華。
(2)藏風得水說:認為“風”和“水”是保護“生氣”的關鍵因素,所以要“藏風”,又要“得水”。而且“水”又成為生態環境保持生氣的最主要因素。
(3)“地形藏氣說”:認為地壟之勢是生氣所依附的場所。
(4)方位說::“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后為玄武。”以“四靈”代表四個方位,當然,這里的四靈是以山體來象征的。以四靈坐鎮,具有對稱莊重之感,成為中國古代風水中的一種固有模式。
(5)“遺體受蔭說”:“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認為死去的人與活著的人是“情氣相感”的,地美則神靈安,神靈安則子孫盛。此說雖較牽強,卻成為人們追求理想葬地的原動力之一。
總之,《葬書》首次提出了“風水”的概念,其主要理論以陰陽為根本,以“生氣說”為核心,以“藏風得水”為條件,其目的是獲得一個理想的生態環境,使風水理論已形成了體系。
2、勘察風水十要素
①整體系統原則。風水學的功能就是要宏觀地把握協調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優化結構,尋求最佳組合。《黃帝宅經》主張“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膚,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如斯,是事嚴雅,乃為上吉。"
②因地制宜原則。《周易·大壯卦》說:“適形而止。”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差異很大,土質也不一樣,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們就采用穴居式窯洞居住。西南潮濕多雨,蟲獸很多,人們就采取干闌式竹樓居住。草原上牧民采用蒙古包為住宅,便于隨水草而遷徒。
③依山傍水原則。山體是大地的骨架,水是萬物生機的源泉,沒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發現的原始部落幾乎都在河邊占地,這與當時的狩豬和捕撈,采摘經濟相適應。依山旁水的原則就是對山形地貌、地形地勢等自然景觀方面的考察比較,而選取其優勝的地方。堪輿學上概括起來叫“背山、面水、向陽。” 在中國的風水師中有一句,關于建筑選址的老話題:叫著“前要照,后要靠”。“照”就是照水,“靠”就是靠山。(又稱背山),向陽則背陰;西南則背北。在中國所處之地理緯度的范圍內,背山可以阻擋冬天北來之寒流,西北可以迎接夏天南來的涼風。向陽,可以取得良好的日照。依山旁水的形式有兩類。一類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環境,凹中有曠,南面敞開,房屋隱于萬樹叢中。另一種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蓋著山坡,從山腳一直到山腰。
④觀形察勢原則。也就是風水中注重形巒,也叫巒頭。所謂形巒。一般說法就是龍,看龍脈。龍是形容詞,不是真有龍。形巒就是五行相配,有的山頭就是圓形的,便屬于土形;有的山頭是尖形的,僅屬于火形;方形是屬于金形的。另外,還有木形的山。金、木、水、火、土配起來就叫形巒。清代的《陽室十書》指出:“人之居處宜以大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風水學重視山形地勢,把小環境放入大環境考察。風水學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龍脈源于西北的昆侖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泰山入海。南龍由云貴、湖南于福建、浙江入海。從大環境觀察小環境和影響諸如水源,氣候、物產、地質等。任何一塊空地表現出來的吉兇,都是由大環境所決定的。
⑤地質檢驗原則。風水思想對地質很講究,甚至是挑剔,認為地質決定人的體質。地質對人體的影響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土壤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氣中直接影響人的健康。二是潮濕或臭爛的地質,會導致有肺炎、風濕性心臟病、皮膚病學、潮濕腐敗的地方是細菌的天然培養基地,是產生各種疾病的根源。因此不宜建宅。三是地球磁場的影響。地球是一個被磁場包圍的星球。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時刻對人發生著作用。強烈的磁場可以治療,也可以傷人。四是有害波的影響,如果在住宅地面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雙層交叉的交流,或者有坑洞,或者有復雜的地質結構,都可能放射出長振波流,導致人體不適應的狀態。
⑥水質分析原則。宋代黃妙應所著風水經典《博山篇》主張“尋龍認氣,認氣嘗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氣香,主上貴。其色白,其味清,其氣溫,主中貴。其色淡,其味辛,其氣烈,主下貴。若苦酸澀,若發餿,不足論。”《堪輿漫興》論水之善惡云;“清漣甘美非常,此謂嘉泉龍脈長。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覓住藏。”漿之氣味惟腥,有如熱湯又沸騰,混濁赤紅皆不吉。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社會物質,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風學理論主張考察水的來龍去脈,辯析水質,掌握水的流量,優化水的環境。
⑦坐北朝南的原則。中國處于地球北半球,歐亞大陸東部,大部分陸地位于北回歸線(北緯23°26′)以北,一年四季的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陽光,坐北朝南,不僅為了采光,還為了避風。中國地勢決定了其氣候為季風型。因此,坐北朝南而且是對自然現象的正確認識,順應天地之道,得山川之靈氣,受日月之光華,頤養身體,陶治情操,地靈方出人杰。
⑧適用居中原則。風水理論主張山脈、水流、朝向都要與穴地協調,房屋的大小也要協調。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門大不吉,房大門小不吉。適中的原則還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齊,附加設施緊緊圍繞軸心。在典型的風水景觀中,都有一條中軸線。中軸線與地球的經線平行、向南北延伸。明清時期的宮殿,帝陵,清代的圖標等都是按這個原則修建的。
⑨順乘生氣的原則。風水理論認為,氣是萬物的本質。怎樣辯別生氣呢?明代蔣平階在《水龍經》中指出,識別生氣的關鍵是望水。“氣者,水之母,水者,氣之止。氣行則不隨,而水止則氣止,子母同情,水氣相逐世。”風水理論提倡在有生氣的地方修建城鎮房屋,這叫著乘生氣。只有得到生氣的滋潤,植物才會欣欣向榮,人類才會健康長壽。
⑩改造風水原則。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為自己服務。《周易》革卦、彖日:“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革就是改造,人們只有改造環境,才能創造優化的生存條件。
3、天人合一建筑理想境界
①天人之和的園林建筑。
中國建筑所迫求的理想境界之一,就是“天人之和”。“天”(注:古代“和”與“合”是通用,所以天人合一,實質就是“天人合一”。)中國的園林,講究來自“天然之理”的“天然之趣”,追求的是屬于人工建筑而又宛自天成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所謂“天然圖畫”。明代造園學家計成在《園治》一書中,曾明確指出:古園林建筑方面“園基不拘方面,地勢自有高低,涉門成趣,得影隨形,或旁山林,欲通河沼。 ……立基先究源頭,硫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總之,要相地合宜,構園得體,要“自成天然之趣,為煩人事之工。”按照這一觀念中國園林在營造人工自然環境(諸如壘不疊山,引水聚池,架橋毀路,修房建旁,植樹養花等)時,都要與天然自然環境相協調一致。
②身心之和的養生建筑。
中國建筑所追求的另一種境界,是“身心之和”。住宅建筑,作為人的生活起居之所,應當具有養生的功能,換句話說,就是應當避免來自建筑物的一切不利于人生健康的因素。養生之道,包括養身與養心兩個方面。養身就是養形養命,養心就是養神。中國的養生之道,講究身心之和,主張形神統一,性命雙修,養心為貴。所謂虛心養氣,虛氣養神,神由心生,心為神君。養身和養心的觀念,在中國住宅建筑中均有體現。
在養身方面,除了建筑造業建筑選址的基本原則外,主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在室內采光方面,強調陰陽之和,主張明暗適宜。二是在通風方面,注重“氣口”的方位朝向及其尺寸大小,以求生氣通天,保證室內空氣的質量。三是在排水方面,注重其“水口”的地勢方位,以求流水暢通,保證住宅的墻體安全。四是在水土質量及其相應的自然環境方面,重視各種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如在風水學說中,把那些建造于某些自然環境禁忌之地的住宅稱“兇宅”,無論什么人住進都會生病的房屋。從自然科學角度看,主要原因是地下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氡氣或強電磁輻射。氡是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氣體,它是鈾、釷等放射元素土壤變過程中的中間產物。所以,富含鈾,釷元素的花崗巖,輝綠巖等都能產生氡。地層深處的氡。還可以通過地質裂帶和地下水流而進入大氣圈。研究結果表明,室內的氡有96%都來源于地基,其余的部分來看有放射性元素的建筑材料中。當室內的氡放射劑量超過一定標準的,就會損害人體健康,高劑量的氡可導致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據報道,美國每年肺癌死亡者之中,有8-20%的人是由氡氣所致,其危險程序已超過交通事故。現在氡氣已被稱作為“藏在室內的殺手。”此外,科學研究表明,在強電磁場(包括地下和地上的)附近,也不宜建造住宅。電磁污染是一種很傷害的物理污染,被稱作是“電慈魔鬼。”它能夠擾亂人體的內分泌機制,特別是對于孕婦極為不利。五是在地基的土質選擇方面,風水學說所謂不宜在“太歲”頭上動土的說法。“太歲土,在地質上叫做膨潤土(俗稱膨脹土)。最大特點就是遇水膨朧,它在吸滿水后,體積能夠成倍增大;脫水后,其體積會相應縮小的”。
在養心方面,中國的住宅建筑業特別注意人在心理行為上的感受是否適宜。例如:在住宅的臺基高矮和室內的空間大小方面,強調陰陽之和并主張和高矮大小以適當為宜,不提倡盲目地高大追求。居室內部的空間過于狹小,會使人產生憋氣煩悶的感覺;居室內部的空間過于高大,又會使人產生空蕩凄涼的感覺。大小適宜的居室空間會使人產生一種親切感。
三、運用周易古代建筑的精典案例——北京故宮
中國建筑對和諧境界的追求,還表現為文化心理方面的各種象征。這里,僅以北京故宮為例說明。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它位于北京市區中心。北京故宮,原名“紫禁城”。始建于明樂年間,歷時十四年建成。其規模宏大,占地7.2萬平方公里,建筑面積1.5萬平方公里,有房間9999間,黃色琉璃瓦屋頂,藍色護城河和紅色圍墻護它與外界隔開。
北京故宮按照《易經》天地人“三才之道”,將皇宮稱為“紫禁城”,以與天上的紫微垣相應。
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象征天闕三坦。前殿為陽,后寢為陰。后寢三大宮為乾清宮,坤寧宮和交泰宮。三宮名稱皆合乎《易經》中乾為天,坤為地,乾為君,坤為臣,乾為父,坤為母的原則。乾為純陽,坤為純陰。陽為大,陰為小。在六十四卦《六畫卦》中,以內外卦而善,由內往外曰“往”。由外而內曰“來”。乾上、坤下、小往大來,謂之泰(如圖:)
泰卦的卦辭曰:“小往大來,吉亨”。泰卦為陰陽相交之象;古人認為,陽氣輕盈上升,陰氣重濁下降;二者,一上一下,謂之交合。《周易·泰·象》,“在地交、泰”故而“乾清宮”“坤寧宮”,二者合起來就是一個“泰”卦。這里象征的是“夫妻之和”(國家第一夫妻和諧相處)圍繞三宮,十分左右十二宮,即東六宮與西六宮,合之十五,以應河洛中軸運樞之妙。東西十二宮,以應十二辰,象征婦道遵從地道,無成有終。
北京城門、外城七門、喻西南向明而治,內城九門、喻九五之尊統御四宇。望城大門南有天安門,北有地安門,東有東安門,西有西安門,象征先天八卦,乾天坤地,離日坎月之格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又主朱雀,玄武、青龍、白虎等天象28宿。內城東南崇文門,西南宣武門,象征左文右武。東北安定門,西北德勝門,象征文治武功。懷柔天下。東南門、西南門,象征日月出沒的陰陽大道。中軸線十五里,象征河洛運樞左右逢源之常數。
這是中國古代建筑運用《易經》理念的典型案例。在今天的現代建筑中,《易經》的“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思想,依然有著很強生命力。
故宮建筑布局,北京城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