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紛紛降價,而這里卻一房難求
164 2025-09-02
三月的風裹著濕潤的泥土味鉆進陽臺,你蹲在空花槽前,手指撥弄著剛買的花種袋——“大麗花”“月季”“牡丹”“茶花”,每一個名字都讓你心動,可一想起去年養死的多肉,又忍不住皺起眉:“這些花好養嗎?會不會只長葉子不開花?有沒有什么講究?”
其實,老人們常說“門前種四花,富貴又旺家”,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四種花不僅長得漂亮,花期長,還有著民間流傳的旺財寓意。更重要的是,只要避開幾個核心痛點,就算是養花新手,也能把它們養得枝繁葉茂,花開滿枝。
先說大麗花,這種來自墨西哥的草本植物,從春天到秋天都能開花,花瓣一層疊一層,像縮小版的牡丹,紅的、粉的、黃的,開得熱熱鬧鬧。民間都說它的花形像牡丹,種在門前能“招財運”,就算不圖這個,光是看它開半年花,也值了。
可大麗花有兩個“忌諱”:一是怕凍,二是怕吃太多“氮肥”。去年鄰居家的大麗花,冬天沒做防護,結果葉子全凍蔫了,今年春天只長了幾根細枝;還有人給它施了太多尿素,結果葉子長得比花還旺,一朵花都沒開。
養大麗花的秘訣很簡單:冬季氣溫低于5℃時,地栽的給根部蓋點干草或塑料膜,盆栽的移到室內陽臺(避免直接吹冷風);澆水要“等干了再澆”——用手摸盆土表面,干得發白了再澆,別像澆多肉那樣天天澆;施肥選磷鉀肥(比如磷酸二氫鉀,1:1000兌水),別用太多氮肥(比如尿素),不然葉子會“瘋長”,把花的養分都搶了。
再說說月季,“花中皇后”的名號可不是白來的,藤本月季能爬滿墻,灌木月季能開成花球,種在門前,春天一開花,整個院子都飄著香。民間說它“招財納福”,其實就算不圖這個,光是看它從春到秋都開花,也能讓人心情好。
可月季有個“急脾氣”:怕渴。去年樓下的月季,主人出差一周沒澆水,結果葉子卷得像蛋卷,花瓣都枯了;還有人不知道修剪,老枝、弱枝堆在一起,新枝根本長不出來,開的花越來越小。
養月季就抓兩點:“勤澆水”“敢修剪”。每天早上看看土壤,表面干了就澆點水(夏天天熱,每天澆一次都行);每年冬天或春天,把老枝(超過3年的)、弱枝(細得像筷子的)、長枝(超過1米的)、密枝(擠在一起的)剪掉,留3-5根強壯的新枝——這樣新枝才能長得壯,開的花也大。
說到牡丹,就想起洛陽的牡丹園,一朵花比碗口還大,雍容華貴,不愧是國花。民間說它是“富貴之花”,種在門前能“旺家運”,其實它的美,本身就是“富貴”的象征。
可牡丹有個“怪脾氣”:需要“春化”——就是冬天得凍一凍(0-10℃的低溫,持續1-2個月),不然開不了花。去年朋友在廣州種了棵牡丹,冬天溫度太高,沒凍著,今年春天只長了葉子,一朵花都沒開;還有人把它種在大樹底下,每天只能曬2小時太陽,結果花長得又小又少。
養牡丹要注意:北方地區種在庭院向陽處(比如南墻根),確保每天能曬6小時以上太陽;南方地區(比如廣東、福建)就別種了,因為沒有足夠的低溫,開不了花;夏天中午給它遮點陰(用遮陽網擋1-2小時),別讓太陽曬得葉子發蔫;澆水要“慢”,別澆太急,不然土壤積水,根會爛。
最后說茶花,它和月季像“孿生姐妹”,但花瓣更厚,葉子更亮,冬天的時候開得最艷,紅的、粉的,像掛在枝頭上的小燈籠。民間說它“大福大貴”“招財進寶”,其實就算不圖這個,冬天能看到花開,也能讓家里暖起來。
可茶花有個“嬌氣”的地方:怕積水。去年同事家的茶花,澆水太勤,結果根爛了,葉子掉了一半;還有人不知道給它“補營養”,結果花芽長得小,開的花也不艷。
養茶花的秘訣:澆水要“適量”——用筷子插進盆土,下面2厘米干了再澆,別讓盆土一直濕著;生長期(3-5月)每7-10天施一次漚制的有機肥(比如羊糞),或者用稀釋的磷鉀肥(1:1000);花期(10-2月)每10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噴在葉子背面)——這樣花芽能長得壯,開的花也大。
其實,養花就像養孩子,只要摸透它的“脾氣”,避開它的“忌諱”,就算是新手,也能養得好。這四種花,大麗花耐開,月季好養,牡丹華貴,茶花耐寒,每一種都適合種在門前或陽臺。
春天來了,趕緊把花種埋進土里吧——等它們開了花,你會發現,不僅家里變漂亮了,連心情都跟著好了起來。說不定,還能像老人們說的那樣,“富貴又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