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微信稱,各大視頻網站接到廣電總局通知,所有趙本山的影視作品都下線處理。也就是說,要將趙本山“封殺”。就在人民群眾睜大眼睛等著本山大叔終于“出事了”的“好戲”時,當晚,廣電總局予以否認,本山傳媒官方微博亦對此作出回應,表示“趙本山涉黑被抓”、“作品被封殺”等諸多傳聞均是謠言。
一位藝術家或者一位藝人,如果真的觸犯了法律,可以依法起訴、審判;他或她的作品如果出現了不符合現行法律或文明道德規范的內容,在公開發表、演出、播出前,可以嚴格審查。之后發現,亦可令其做出修改。但沒必要隨意“封殺”。輕易“封殺”一位藝術家,不僅不利于法治社會的建設,而且這種在文化藝術界推行“一言堂”的做法,也缺乏將存有瑕疵的藝術家及作品交給觀眾、讀者去評判的應有教育意義。
當然,現在看“封殺趙本山”是某些好事者的謠傳,但不也體現出一些現行文化領域管理的習慣思維嗎?有問題?封掉。看不慣?冷藏。傳言往往折射出某種真實狀況。
趙本山的劉老根大舞臺“二人轉”,有不少草根文化、東北鄉土文化的亮點,譬如甩手帕,踩高蹺,男女青年情竇初開充滿泥土味的幽默對唱,以及對農村封建愚昧風俗的諷刺等等。但演出也的確存在不少庸俗、低俗的段子。臺側伴奏的小樂隊成員,基本是臺上主要演員諷刺挖苦的對象,什么“老婆和人偷情”“和小姨子上床”“色誘頂頭上司”等等葷段子是主要話題。臺下觀眾老幼不分,看了哄堂大笑,影響很差。可不分等級的“二人轉”演了那么多年,不見有部門嚴格把關。如果批評趙本山傳播低俗文化,有關文化管理部門也應負責任。要真是愛護這樣的草根藝人,就不應袒護他。
作為中國草根藝術的代表人物,趙本山對民間藝術的發展,多年來確實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難以一概抹殺。關鍵是,平時該引導、該管理時無人搭理,一有風吹草動,馬上想用行政權力和手段予以“封殺”者大有人在。事實上,無論是縱容,還是封堵,都不是有利于文藝繁榮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