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疫情當前,公司讓我們在家待著,除了不用打卡上班,工作一切照舊。很多同事抱怨,因為在公司辦公尚且有上下班時間,一旦在家辦公,幾乎是24小時待命。可是我滿心歡喜,像一個異類,因為我真的很喜歡不用擠地鐵、提前半小時約車上班、著急忙慌打卡的上班生活。對,歸根結底我是一個極其嫌麻煩的懶人。
我經常一邊喝東西一邊寫稿,一邊寫稿一邊聽陶喆,他的歌很適合獨居人群聽,不會很聒噪也不會很悲傷,旋律又十分適合都市男女,整個人會慢慢輕快起來。
某天早上我把陶喆的《飛機場的10:30》分享給好友,好友大概用了幾百字去描述陶喆的才華,但落點是“好好一個才子,非得搞出軌把妹那一套,白瞎了”。我拿著手機點了點頭,有點恨鐵不成鋼,可是如今我倒覺得一切都很合理。
寫陶喆,不在我的原定計劃之中,本來要寫吳宣儀的。
改變計劃的原因是……耳機里開始放陶喆的歌,我挨個聽下去,越來越開心,緊接著又想到陶喆之前的那攤子爛事兒,寫作欲望空前。
所以吳宣儀的選題往后放放,今天我任性一把,寫一個這兩年沒什么曝光度的男歌手,陶喆。
我對陶喆的最初印象,要從2006年的金曲獎說起。
那天我和朋友靠著并不順暢的網絡看金曲獎直播,在“最佳專輯”公布之前,大家屏住呼吸,默念“拜托一定是周杰倫!”
那年周杰倫手握《十一月的肖邦》,有句流行語是:《夜曲》一響,周杰倫上臺領獎。
但,這個“獎”不包括金曲獎。
最終,最佳專輯被陶喆的《太平盛世》拿下。
獎項頒出后,我和朋友四目相對,愣住了。
陶喆當然是有名氣的,但和周杰倫比起來還是弱了幾分,形象和作品也是模糊的。
朋友忿忿不平地說,我明天把《太平盛世》里的歌下到MP3里,周一咱們聽聽,看看陶喆能有多厲害。
周一,我們一人戴上一只耳機,像樂評人一樣假模假式開始聽陶喆的歌,從《就是愛你》聽到《Susan說》,又聽到《愛是個什么東西》……我們不再說話,認認真真聽陶喆的歌,比上課集中多了。
最后我把自己的MP3交給朋友,“幫我把陶喆所有歌曲都下載下來!所有的!求你了!”
從那之后,我開始聽陶喆,并且隨著年齡增加,聽陶喆的次數逐漸變多。
有句話說,人長大了才會聽李宗盛。這句話我明白,因為閱歷增加,我們才能聽懂李宗盛歌中的人生與情愛。
可陶喆的歌為什么也是這個路數?此前我一直搞不懂。
今天我發現陶喆的歌,其實是拉我們走進了另一個世界。
陶喆的歌有一種很洋氣的都市感,聽著他的調調,腦海里會想到形形色色的都市趕路人,大家有秘密,有不敢表現的欲望。
伴隨著陶喆的歌,我們很容易把自己想象成對未來無奈又有點期待的都市人,想要抽一支煙,想要喝一點酒,想要做一會兒時髦的現代人。
20年前的歌仍能被形容“洋氣時髦”,只能說陶喆的作曲思維很超前,至少比當代人超前20-30年才可以做到。
所以才華滿溢這個詞,我覺得他配得上。
我現在認為才華要匹配運氣才能完全施展,比如陶喆就有一個不錯的背景。
陶喆的爺爺陶一珊,畢業于黃埔軍校,曾是吳淞商船學校的軍事教官,之后任淞滬警備司令部稽查處處長,再然后是上海市政局長……也就是說,陶喆的家境從爺爺輩算起就不差,能接觸到更好的資源。
果然,資料顯示陶喆的父親陶大偉1972年去了美國迪斯尼,擔任動畫師工作。
我確實被這一信息震驚到,因為那個年代并不流行動畫,或者說我們大多數人還未接收到“動畫制作”這一信息。而此時的陶父,已經去到世界頂尖的制作團隊里搞動畫了。
上世紀八十年年代,陶大偉返臺,當歌手、做主持,多棲發展。
陶喆是1969年生人,和我媽同齡。
我媽說她小時候的主要娛樂活動是跳皮筋、看小人書,而陶喆說他3歲的時候已經在聽貓王的唱片了。
少年時期,陶喆的“玩具”變成了一把把上好的琴。父母對他的要求也是以“琴”來做交涉的,比如表現好就買琴,表現不好就毀了琴。
有一個故事我覺得很好笑。
陶喆上學那會兒談了個女朋友,陶媽媽不喜歡那個女生,于是兩人起了爭執,大概對話是“你是要你媽還是要那個女孩子”,陶媽媽說這句話的時候,手里拿著陶喆的吉他。
陶喆意識到如若說法不當,他的吉他就有可能一命嗚呼,于是說“我當然是要你啊”,結果這句話說年完,吉他也落地了,被陶媽媽摔成了兩半。
所有人都搞不懂陶媽媽怎么如此有力,能把吉他摔成兩半,陶喆解釋:我媽是京劇演員,有童子功,其中一項叫水袖,看起來很柔,其實很有力量,我媽就用練水袖的力量扔我的琴,但好在……那把琴不是特別特別好。
后來陶喆開始接觸搖滾音樂,組建重金屬樂隊,逐漸和音樂打交道。1993年以音樂制作人的身份進入娛樂圈,他作曲的對象不是小咖,而是張信哲、鄭中基這樣的正統歌手。
就,從陶喆的成長經歷來看,完完全全是在很好的資源環境下長大的人,連和父母吵架的“陪客”都是一把把價格不菲的琴。
這自然是屬于運氣好,可又不能說陶喆是資源咖,世人都知他確實是有兩把刷子,20年前的曲子放現在聽竟然毫不過時,被我們反復念叨到現在。
陶喆是那極少數中的一員,有著不錯的家境,自己又有天賦,運氣也剛剛好,真要挑毛病,也就是長相一般,沒有帥到讓人驚艷,但世人對“才子”又有著很厚的濾鏡,換句話說,“才”能遮“丑”。
這樣的人,太容易讓大家為其投射“完美”二字了,就覺得他應該一直寫歌,一直有創作欲,然后和同樣有氣質有才華的女性結成夫妻,如若再生一個小音樂天才就更好了。
可是我們也都知道,陶喆不是這么來的,他數次被臺媒拍到和辣妹聚會,結婚后又不老實出了軌,之后承認出軌還在記者會上用PPT解釋,風波過去后又被臺媒拍到和辣妹同行……
真的,我前幾年一直覺得陶喆就是在浪擲他的才氣。
原本挺厲害一音樂人,結果婚后出軌,還要用PPT為大家梳理“出軌事件”的時間線,曬出他和小三的聊天記錄,然后好幾年名字后面的關聯詞都是「出軌PPT」。
這真的很吊詭好嗎?
我甚至不解,覺得現在這個有些滑稽的陶喆,和當年我省吃儉用為了買他一張專輯的陶喆,根本就是兩個人。
但是這一年,在我27歲的這一年,我有點想明白了——不要在天才、富豪、明星、藝術家這些人身上苛求道德標準,更不要試圖要求他們成為模范標兵,他們是不可能集美好品質于一身的。
我不是在鼓勵出軌,有些事在特定的人群中,真的不能只看表面的。
陶喆這類人,擁有世界上大部分金錢以及比普通人更靈光的腦袋,當他們既有了天賦又有了財富,這代表著他們同時也擁有更寬闊的自由度。雖然很多人不同意這一觀點,但我還是認為“自由”和以上提到的這些是成正比的。
當一個人手中握著普通人所沒有的財、才和自由,你覺得他會處處約束自己,過上粗茶淡飯,高標準嚴要求的日子嗎?99%是不會的,這太不符合人性邏輯了。
前些天,比爾蓋茨和妻子離婚,又被爆料和女員工疑似有染,我看好多人都在罵比爾蓋茨,說他對婚姻不忠這的那的。
但是我對這些幾乎沒有太大波動,我覺得比爾蓋茨這樣的人,一個連續13年被福布斯評為世界首富的人,一個被稱為“互聯網教父”的人,你讓他如小說男主一樣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是不可能的。
首先他能夠承擔得起一切后果,其次“規則”于他這個位置的人來說,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世界上只有一個比爾蓋茨對吧?
陶喆出軌之后并沒有離婚,倆人不僅感情穩定,還生了個娃,陶喆有時候會在微博上曬娃,特別是像父親節這樣的日子。陶喆她老婆是秀恩愛,次數還挺頻繁。
原先我真覺得尷尬,怎么說呢,就有種上學時候全班都知道他作弊了,結果成績出來后他還不顧一切炫耀的感覺。
但現在我也真的是悟出來了,規則只是針對我們普通人而言的,金字塔上端的人無需遵守,甚至他們是建立規則的那些人。
以及我們反著來推,如果他們是平平無奇遵守規則,沒有冒險精神和試錯精神的人,可能也走不到今天這一步。
真實的人性就是這樣的,每個人都不堪,距離完美更是差著十萬八千里。
以前我看到一些明星的出軌報道,總是氣憤,心里不明白他們為何要這么做。現在我真的是看開了。
出軌亂搞到底是錯的,怎么說都是錯的,只是金字塔頂尖上的人不會被社會規則約束。
而我們普通人底子薄、機會少、需要忍耐的部分更多、手中的自由寥寥、更容易在錯誤中傷筋動骨罷了。
我是象女士,一個愛吃愛鬧愛為女性打抱不平的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