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新浪娛樂”→點擊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就能快速找到我們啦!
《新聞女王》結局了。
有人說它高開癲走,爛尾了。有人說是開放式結局懸念拉滿。還有人說,這部戲到結尾都在諷刺TVB,高層走的走,散的散。
估計很多觀眾還沒看,這里就不劇透了。
倒是可以聊聊本劇的最大彩蛋,黃宗澤。出場不足一分鐘,觀眾已經愛上了,極端點的表示,“黃宗澤一出場,佐治(馬國明)二十集白演”。
第二季名字也有了,《新聞海王》。
此前,人們樂于在《新聞女王》各個角色身上找原型,說方太太取自TVB一代女掌門方逸華,Man姐和佐治則分別對應TVB最出名的兩大山頭,東邪曾勵珍和西毒樂易玲。
而人情功夫一流的飛爺,既可以對標早起撐起TVB半邊天的南帝梁家樹,也能找到東邪西毒對抗時期,第三大山頭陳志云的影子。
以上推測都還在合理范圍,畢竟《新聞女王》本身確實化用了不少人物性格或經典事跡到角色頭上。
最離譜的就是,熱搜上那條#家妍原型 曾志偉#。曾志偉“攻破山頭文化”的口號響亮,可這兩年才回巢升任TVB總經理,壓根兒不像張家妍在幾大山頭夾擊下求生黑化。
如果硬要說,黃宗澤是曾志偉想象中的自己,還要更符合時間線一些。
既然聊到了山頭文化,今天就順勢給大家講一講TVB內部比《新聞女王》還要精彩上十倍、百倍的真實職場斗爭。
方太在現實中,借鑒的是邵太,方逸華。
實際上,在她掌權TVB的這些年里,下至邵氏,上至全港,人們更多的還是喊她一聲“方小姐”。
方逸華,原名李夢蘭,方夢華,母親是30年代上海“舞國紅星”方文霞。
繼承了一副好嗓子的方夢華自小跟著母親登臺獻唱,十八歲時已經紅遍南洋。
一曲《花月佳期》讓她與臺下45歲的邵逸夫結緣,此后改名方逸華,放下自己當紅的歌星事業,追隨邵逸夫來了香港。
但邵逸夫已有發妻,所以方逸華來港后的身份一度成謎,有說法稱是注冊為“妾室”,也有人說只是紅顏。直到發妻去世十年后,邵逸夫和方逸華在美國注冊結婚。
兩人的感情故事堪稱傳奇,如果你們想看,我們回頭單開一篇好好講講。今天就重點聊聊方小姐在職場打怪升級的故事。
沒錯,盡管有邵逸夫這一層關系,方逸華的職場之路依舊是拾級而上,靠辛辣眼光和狠絕手段登頂。
1965年,香港政府招標無線電視廣播經營權,方逸華提議邵逸夫競投,邵逸夫聯合幾個股東在招標中打敗其余5家財團,拍下無線電視廣播經營權。
香港一代鬼才黃霑,曾在專欄里夸方逸華的遠見:“方小姐眼光看得遠,早著先鞭……做生意,喜歡穩扎穩打,不喜冒險。”
兩年后,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香港無線電視或TVB)成立,邵逸夫出任常務董事。
《新不了情》劇組缺人時,方逸華趁此機會進入邵氏,從一個采購部職員做起,做到財務管理,逐漸做遍公司的每個環節,摸透每個部門,四年后轉任制片,進入公司高層。
當年專跑邵氏片場的娛樂記者何江西回憶,“在邵氏影城里,除了邵逸夫之外,最勤力的人應該就是方逸華”。
邵逸夫摳門是出了名的,方小姐在這一點上“毫不遜色”。
做采購部經理時,邵氏影城所有拍戲開支賬單均要她親自審批,連廁紙、油漆也要一一過問。當時,她有個外號叫“Cutting Manager”,即經費申請單到她手里永遠“Cut一半”。
坊間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方小姐親自舉薦的風月大師李翰祥,為邵氏開疆拓土的大功臣,拍電影需要10個吹泡泡道具,一個一塊錢。但方逸華只批了5塊,于是李翰祥怒而罷拍,最終出走自立門戶。
是不是方小姐“Cut一半”的做事風格逼走了李翰祥不好定論,但她極端控制成本的做法,的確惹得當時邵逸夫手下的第一能臣鄒文懷十分不滿。
鄒文懷比方小姐資歷深,拍戲只管賣座不管成本。隨著方小姐步步高升,在制作成本上話語權越來越大,鄒文懷怒而出走,自立門戶去了。
是否方小姐本意不好說,但擠走了上一任大山,她在TVB也更能放開手腳。
1988年TVB與邵氏合并,新派電影和電視劇雙線齊開,方逸華成為掌門人。
掌權期間,TVB開無線藝員訓練班,辦香港小姐選美,為公司儲備了用不完的小生花旦,將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黎明四位流行男星打包,打造成“四大天王”(也有說法是張耀榮),一眼認定王祖賢是“可造之材必可成名”,花重金買斷了她的合約……
方小姐看人準,下手快,裁人時也是一樣,穩準狠。香港資深媒體人黃思濃曾爆料,方逸華看不順眼的,一律“一刀砍”。如果方逸華看新聞主播不順眼,就立馬炒魷魚。非典危機時,一口氣開掉TVB四十多位經理。
梁文道在《邵氏邏輯》里就這么評價方逸華:“用最低的成本去榨取最大的利潤,把創作人和藝人當成「畜牲」來用(陶杰語)。這套邏輯到了方逸華手上,更是登峰造極”。
明面上,方逸華正式接手TVB,成為這個市值164億港幣電視帝國的主人已是2010年,此時的TVB不必往昔,衰敗之象已開始顯露。即便如此,不服輸的她依舊在2011年,靠鐵腕手段和廣告收入將TVB的純利增長拉到15.6億,創歷史新高。
方小姐治理TVB這一攤子,早年憑勤干和眼光,后期靠的是高超的馭下功力。
就如《新聞女王》的包包論所示,分裂、平衡、制約,幾經循環扶起了大大小小的山頭,開啟了TVB持續幾十年的內斗之路。
其中最為堅挺、長久的山頭當屬曾勵珍,珍姐。
她是曾志偉的堂姐,經歷過邵逸夫,方逸華,陳國強三任老板。說起來她和方小姐的職場之路有不少相似之處,都是從低做起。
1974年,曾勵珍進入TVB,從場記做起再到助理編導,一步步升到戲劇分部副總監到制作部總監,將藝人選角的大權牢牢抓在手里,開什么戲,誰來演都是珍姐說了算。
珍姐的特點是罵人狠,做事不留情面。有一年TVB臺慶全體藝員合唱彩排,幾百人聚在一起,星光熠熠。但排練現場有人打電話,有人聊八卦,面對這些不配合的大咖,負責指揮的導演也是束手無策。珍姐拿著麥就沖上臺去,指著不專心的巨星們好一通罵,不是無差別攻擊,是指名道姓,罵得幾位是目瞪口呆,之后乖乖排練。
幾乎TVB藝人人人都怕珍姐,可珍姐自己并不在意,反而覺得“很多人怕我,是因為我專業,因為我在無線是從一個場記做起,幕前演員、PA、導演,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我知道這些人的心理,知道他們的工作細節,知道他們想要的是什么,更知道他們最怕什么”。
只靠罵人狠,想在TVB混出頭當然不夠。和方小姐一樣,曾勵珍眼光毒,且“看戲不看人”,也就是不看臉看實力,“萬年配角”黎耀祥和續約時被樂易玲嫌棄的歐陽震華都是她一手捧紅。
傳言,珍姐斗倒的第一個山頭,是Tommy哥梁家樹代表的梁派。
中間為梁家樹
梁家樹早曾勵珍一年進公司,太太蕭笑鳴(人稱芭姐)是TVB藝人部的主管,親手挖掘了古天樂,并且擔任其經紀人,力排眾議讓有前科的古天樂演了楊過。
早期TVB的經典劇集《封神榜》《尋秦記》《流金歲月》也都出自梁派之手。千禧年前后,梁派出盡風頭,梁家樹連升兩級成為戲劇制作總監,古天樂兩次斬獲視帝,麾下羅嘉良更是三奪視帝。
梁派的風光,可見一斑。
江湖中流傳著不少兩派斗爭的故事,真實性已不可考,比如珍姐安排《壹號皇庭》錯過黃金時段播放,反而讓其成了收視黑馬,再比如梁派作品《學警狙擊》原定楊怡女主,但珍姐排滿了楊怡的檔期,導致只能砍掉……其中對梁派造成致命打擊的故事,便是珍姐設計逼走了蕭笑鳴(芭姐)。
感念知遇之恩的古天樂選擇不與TVB續約,轉向電影圈。羅嘉良離巢,宣萱也將長約更改成部頭合約(自由度更大的合約,一般只規定一年拍多少部電視劇),陳慧珊因身體問題和感情危機暫緩了事業發展,自此梁派元氣大傷,失去抗衡之力。
但聰明如方小姐,怎么會坐看曾派一家獨大,她早早埋下了“樂易玲”這步棋。
樂易玲,江湖人稱樂小姐。
1993年結婚退出娛樂圈,十年后在方小姐的召喚下出山,接替蕭笑鳴管理無線演藝人力資源,商業活動、代言演出她一人說了算。
被視作方小姐嫡系的樂易玲,空降TVB高層,這一出被解讀為方小姐對勢力漸強的曾勵珍的牽制,而樂小姐也很好的完成了這份任務。
樂小姐和珍姐不同,喜歡顏值高的,愛捧俊男靚女,“三大干兒子”林峰、黃宗澤和鄭嘉穎年輕時各個顏值爆表。最偏愛吳卓羲,第一個發唱片、開演唱會,林峰待遇都不如他。
樂派藝人上位,也意味著有人被狠狠踩下。力捧干兒子鄭嘉穎期間,讓同戲的主演王喜演植物人昏迷十集,《烈火雄心》收視連續下跌。隨后,又用一部TVB純愛劇《天幕下的戀人》將鄭嘉穎推上視帝寶座,可惜觀眾并不買單,諷刺他是“水帝”。
比起躺了十集的王喜,徐子珊和馬浚偉的遭遇要慘上幾倍,更像是兩派斗爭中的犧牲的炮灰。
港姐出身的徐子珊,得到珍姐力捧,卻在07年頒獎禮拿到飛躍進步獎時開口先謝樂姐,甚至頒獎禮后直接半蹲半跪在樂小姐面前。
本就因為她做派過于大膽對她不滿的珍姐,或許當時說“雪藏”是唬人,如今自己還沒舉動,看徐子珊就轉拜對家碼頭,這下假的也變真的。隨后徐子珊就持續減產,四十歲那年官宣退出娛樂圈。
另一位炮灰馬浚偉,因是曾派一手挖掘的大將,對珍姐忠心耿耿。于是主管藝人資源的樂易玲,便在續約時候發難,以形象“不入屋”(不親民)為由拒絕續約。
被曾勵珍回懟,“這還不入屋,是不是只入不了你那間屋啊?”
后來輿論鬧大,樂小姐暫時放過了續約這一關,后續又在商業活動資源,外出接片等環節重重設卡,把他主演的劇集安排到阻止他接內地高片酬大制作,并將其主演劇集安排到炮灰檔播出,熬不住的馬浚偉在2012年解約,帶著一肚子氣離開TVB。
此時這段期間,還有一位山頭 ,陳志云,外號“志云大師”。在TVB干了十五年,可惜篇幅有限,暫且按下不表。
2011年,香港殼王陳國強以86億從邵逸夫手里買下26%的TVB股權,聘請心腹杜之克余詠珊為其掃清舊臣派系。
舊山頭沒掃掉,倒是立了個新山頭余詠珊,自此TVB呈現三女鼎立。
雖是初來駕到,但背后有殼王坐鎮,她的權力相當大。
大到什么程度呢?坊間流傳著兩種傳言,第一則是“有遠見的曾勵珍也很快發現了其中的契機,并主動拉攏余詠珊,一同抵抗樂易玲”。
另一則便是,“藝人逐漸依賴綜藝而不是依賴影視劇也讓樂易玲很頭痛,甚至想和曾勵珍一起聯手對付余詠珊”。
果然,數學誠不欺我,三角形確實是最穩定的結構。
2016年,三人同時升任為助理總經理,看似TVB終于迎來了戰歇期,實際上不過是在等待新一輪的風暴。
四年后,陳國強離任,黎瑞剛接手,曾志偉重返TVB。
和曾志偉有過節的余詠珊,識趣提了離職,和老公何哲圖先后離開。
而曾志偉入主TVB,放話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山頭文化。
上升勢頭堪比火箭的曾志偉,任職副總經理九個月后,就榮升成為了TVB節目內容營運的總經理,躍居樂易玲、曾勵珍之上。
山頭文化是否有被攻破呢?
從TVB一年一度的壓軸盛事《萬千星輝頒獎典禮》獲獎人選中或許可以看出一二,從亞視跳到TVB,曾經狠狠得罪過珍姐的江美儀拿了視后。
領獎時爆哭,還很大膽的講出,“我以為我不是tvb親生女,拿不到這個獎的啊!”
頒獎的苗僑偉安慰她:“現在不同的了,現在很公道了,‘高層’在嘛 。”
所指的高層便是曾志偉了。
倒下一個珍姐、樂姐,送走Tommy哥、志云哥,又迎來一個曾哥。真正能破除小山頭的,不過是一個更大的山頭。
大家在聊起TVB的山頭文化時,總是抱著批評可惜的態度,認為都是多年的山頭斗爭拖累了TVB,才讓它逐漸走向今天的衰敗。
派系斗爭逼到人才流失或許是造成TVB如今困境的內因之一,但還稱不上決定性因素。內地、日韓文娛行業的崛起,新媒體對電視業的沖擊等等,TVB都沒能及時找到正確的應對方式。
順風時,TVB內部怎么斗都無傷大雅。而逆風時,一步走錯便是粉身碎骨。
如今,一部《新聞女王》又把TVB推到內地觀眾眼前,只不過,《新聞女王》的爆紅究竟是落日余暉,還是逆風翻盤,還不能輕易下定論。
想看更多TVB內斗故事,點個“在看”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