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在外貿穩增長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特別是在科技創新領域,民營企業展現出強大活力。今年一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高技術產品規模接近1萬億元,穩居中國第一大外貿主體地位。廣東東莞一家科技企業展示了自主導航復合機器人和全向型移動機器人,滿足家庭場景和產線流水線作業等多種智能化、個性化需求。東莞共有近4700家機器人生產制造企業,工業機器人產量連續四年位居全國首位。
面對復雜外部環境,民營企業主動求變,在闖關突圍中打開增長新空間,展現出強大韌性與創新能力。今年前四個月,中國民營企業進出口8.05萬億元,增長6.8%,占進出口總值的56.9%,拉動同期整體進出口增長3.7個百分點。對東盟、拉丁美洲、非洲的進出口分別增長9.6%、7%、14.4%。
經濟基本面支撐有力,對進口商品的需求保持穩定,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為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撐。市場多元化布局也在對沖關稅沖擊。通過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新興市場的合作,有效分散了對美市場的依賴。中國商品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型,機電產品出口成為增長主力。政策支持與制度型開放紅利釋放,為外貿企業減負增效。盡管美國關稅政策導致對美出口下滑,但中國通過市場多元化、技術升級、供應鏈調整和政策支持,有效對沖了負面影響,體現了中國外貿在復雜環境下的戰略定力和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