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坐北朝南居多,這座寺廟卻為何坐西朝東?
佛家講究風水。在他們看來,風水、地理是依據天體的方位和地理的形貌而決定它對于人的影響力的好壞利弊,這是屬于自然,也是屬于常識的。


走過國內不少的寺廟,無論是香火鼎盛的名山寺廟,還是遠離人群的深山古寺,中國大部分的寺廟通常都是坐北朝南。按照傳統風水學來看,比較吉祥的寺院坐向大多為:坐北朝南、坐東向西、坐艮向坤(坐東北向西南)、坐巽向乾(坐東南向西北)。而位于京城西山的大覺寺則坐西朝東。


大覺寺為何坐西朝東?其實很簡單,這座寺廟始建于遼代咸雍四年(1068年),距今已經有950多年了。遼國是契丹族創立的,契丹族是一個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歷史上曾對這個民族稱之為:草原上的雄鷹。雄鷹總是向著太陽方向飛翔,于是太陽也就成為契丹族的信仰崇拜。體現在房屋特別是寺廟宮殿建筑上就是坐西朝東,每天要迎著初升的太陽。


與坐北朝南的建筑有所不同的是大覺寺建筑方位的不同,光照時間也有所不同。中午時分,站在寺院里,陽光從側面投進院子里,將千年銀杏樹照得明晃晃的,再加上孩子們吹起的泡泡起伏飄蕩,給人們一種新奇的感覺,脫去了古寺廟的莊嚴肅穆,洋溢出一種明朗歡快,成為人們悉心欣賞的一幅秋的美景。





走進大覺寺山門,從東至西按照中軸線依次排列有:碑亭、功德池、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無量壽佛殿、大悲壇。




除此之外,南北對應的還有四宜堂,憩云軒,方丈院,玉蘭院。在最后一個院落里有領要亭,龍王堂等建筑和迦陵舍利塔。在大覺寺徘徊了很長時間,感覺看點有三:一是具有契丹民族特點的古建筑;其次是大覺寺八絕;第三是寺院中的貓。

沿著大覺寺中軸線細細欣賞分別供奉的彌勒佛、三世佛、阿彌陀佛的坐西朝東規整的寺廟建筑,你會發現殿堂里充滿了莊嚴古樸的氣氛。要想了解詳細的歷史,園中《乾隆皇帝與大覺寺》展覽,告訴人們大覺寺的歷史往事。古寺蘭香、千年銀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靈泉泉水、遼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韻清池是大覺寺的八絕。只是憑著感覺走很難將這八絕尋訪到。不過不要緊,景區每天上午10點有一場免費的參觀講解活動,游客可以跟著導游去了解寺廟的精髓之處。


在這晚秋時節,人們通常是直奔千年銀杏樹而去。而每年的早春時節人們又習慣地進寺院觀蘭花。銀杏樹的繁茂、葉片的滋潤與前幾日在京城內真覺寺所見銀杏樹不同,大約與這里充足的泉水相關。據說在大覺寺附近有一黑龍潭,是清代皇家祈雨的地方。歷史上老天爺似乎特別眷顧乾隆皇帝,無論祈雨、祈晴,常能得到回應。于是乾隆皇帝便會親赴黑龍潭謝雨,也會御駕大覺寺。所以在大覺寺留存著不少乾隆爺的墨寶。寺院中最耐看的當屬樹干粗壯,形態獨特的柏樹了,樹干上油光光地布滿了大小不一的眼睛。當然,能從樹的眼睛里看出什么來,那就因人而異了。


在大覺寺里散養著許多貓。在金燦燦銀杏葉的背景下,墻頭上、地面上貓的活動引起人們目光和攝影愛好者鏡頭的追尋,特別是在放生池前貓捉小魚的場景,更成為人們爭相快睹的對象。

晚秋時節,人們更多的是為了用相機記錄下這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秋色與光影:一個母親,帶著滿地跑的兒子來拍照,母親潛行創作攝影作品,兒子乖巧地坐在長椅上……在一處絕好的光影下,攝影師兒子為母親拍照,那份認真,那份投入讓人看著暖心……一個不同于其他寺廟的大覺寺,在秋色愈發濃重的時候,越發吸引更多游人的目光。
溫馨提示:
交通信息:
大覺寺地處西山,適合自駕游。自駕車線路:頤和園到太舟塢后向左走老路過溫泉有路標,上軍莊路。
在門頭溝的楊坨乘坐公交車633路至大覺寺站下車。
門票信息:20元/人,普通高校學生半價,老年人、離休干部、殘疾人、現役義務士兵、中小學生等憑相關證件免票。每周三前200名游客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