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三句話:山管人丁水管財,不是迷信是大智慧!
127 2025-09-04
2006年,李嘉誠為亡妻看墓穴風水,大師蔡伯勵的一句話直接讓他甘心交付兩百萬。
而以精明著稱的李嘉誠除了表達詫異之外,竟然爽快答應。
蔡伯勵與李嘉誠
一時之間,很多人對于風水師的“漫天要價”表示不滿,逐漸出現(xiàn)了各種猜測的聲音。
面對外界的質疑,蔡伯勵依舊氣定神閑,絲毫沒有感到慌張。
這蔡伯勵到底是何方人士,如此獅子大張口的他有哪般本事?
而風水師這個職業(yè)到底又有著哪些門道呢?
在中國,“風水堪輿”這門學問自古以來便博大精深。
現(xiàn)如今很多人出門還會看得“黃歷”,大多是根據(jù)蔡伯勵的《通勝》來的。
黃歷
不管是婚喪嫁娶,還是衣食住行,似乎有了“黃歷”,一切便順利許多。
樸素的算盤幾經撥動,祖?zhèn)鞯臏喬靸x轉動周許,須臾之下命運的變數(shù)皆在彈指間。
很多人認為,“風水堪輿”這個東西一直以來便是個玄學。
人的命運無論是吉是兇,哪能僅靠掐算兩指,就可以算出命格中的變數(shù)呢?
所謂的“風水”大師們,不過是打著“招搖撞騙”的幌子混口飯吃罷了。
而“風水大師”蔡伯勵,卻用自己的行動,告知大家風水的學問遠不止于此。
蔡伯勵
蔡伯勵不是一個簡單的風水師,在香港的名氣一直如日中天。
他是香港許多富豪的“御用風水大師”,有著“第一風水師”的稱號,更被許多人奉為座上賓。
蔡伯勵為很多名人富商都看過風水,提供過許多風水方面的意見。
1990年,在建設長江集團的總部高樓時,李嘉誠第一時間找到了蔡伯勵。
相比于大樓的建筑“設計”,很多富商更在意的是建筑“風水”的問題。
在這方面,蔡伯勵的經驗頗豐,他此前已多次為很多大樓看過“風水”。
而有了他的“指導”,那些大樓的“運勢”一直盡如人意。
收到李嘉誠的誠摯邀請后,蔡伯勵欣然前往。
在進行幾番環(huán)境的觀察后,蔡伯勵認為地皮的選址不錯,可設計卻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蔡伯勵
原來李嘉誠要建設大樓的地方,旁邊是兩個高大的銀行建筑。
一個是利劍般的中銀大廈,一個是頑石狀的匯豐大廈。
而要建立在兩者中間的長江實業(yè)總部,必然會受到它們的“沖撞”。
風水的問題不是小事,一旦操作不當,便會被旁者擋了“財氣”。
“這么看總部一定要比高過匯豐,但不能高過中銀。”
這是根據(jù)“寧讓青龍高千丈,不讓白虎抬頭旺”,有趨吉避兇之意。
最后合計出來,大樓總部要建設六十二層樓,寓意平安通暢。
蔡伯勵認為,中銀大廈是“利劍”,所以一定要將大樓總部建設成方形的“盾牌”。
當時設計大樓的是國際設計大師西薩·佩里,因為“風水”的問題,與蔡伯勵還有過幾次爭執(zhí)。
佩里認為大樓的設計不能被所謂的“風水”所影響,這讓他的設計靈感受到了很大限制。
可后來這個被大家評價為設計過于莊重的大樓,生意一直如火如荼地“旺”著,并且有愈來愈熱的趨勢。
長江實業(yè)總部(中)
負面的聲音逐漸消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它表示贊美。
而蔡伯勵也隨著李嘉誠事業(yè)的如日中天,名氣越來越響。
有更多的人開始認可蔡伯勵的“第一風水師”的地位,高價請他查看風水。
李嘉誠更是將蔡伯勵作為自己的貴人,對他更加尊重。
2006年,李嘉誠的一通電話,更是成了蔡伯勵名氣打響的又一助力之炮。
李嘉誠一大早接到一通電話,可隨即卻氣得暴跳如雷。
這是墓園管理員打來的,原來李嘉誠的亡妻莊明月的墳墓被人破壞了。
莊明月
莊明月已經去世十六年了,可在春節(jié)的第二天,她的墓地卻被四個匪徒強制破壞。
這個位于柴灣歌連臣角的墓地設計得很嚴密,也一直有人進行看管。
可在新年期間,四個匪徒起了歹心,認為李嘉誠的妻子一定會有很多珍貴的陪葬品。
所以在深夜,趁人不注意,開始了偷竊行為。
墓地的設計很精密,他們還沒來得及進去便已經被逮捕,但也已經將墓地破壞得很嚴重。
李嘉誠生氣之余,只能請蔡伯勵再看一處風水寶地,好為妻子擇一個安心之地。
“兩百萬?”
接到電話的蔡伯勵爽快地答應了,可他隨后的報價讓李嘉誠覺得不可思議。
縱然是首富,也覺得這個價格頗為不合理,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李嘉誠
可蔡伯勵看到他的詫異后,只是微微一笑。
“夫人死得慘,遷墳不是小事!”
他并沒有過多的解釋,只是看著李嘉誠,淡然地說出了這個理由。
莊明月當年在元旦當天死于心臟病突發(fā),年僅五十八歲。
關于她的死因一直是坊間熱議的話題,頭一天還在參加晚宴,可第二天便猝然身亡。
一直以來便有很多猜測,時至今日,也沒有個定論。
而李嘉誠與莊明月曾是少年夫妻,多年的感情伉儷情深。
他也深知蔡伯勵的為人,是不會漫天要價的。
為了莊明月早日安息,他同意了蔡伯勵要兩百萬港幣的要求。
蔡伯勵要了莊明月的“八字”后,給她選擇了一處風水合適的地方。
蔡伯勵
蔡伯勵除了幫李嘉誠看風水以外,還多次給其他人查看風水。
比如當年逝去的霍英東,就是蔡伯勵查看風水后選擇的墓地。
在香港回歸之前的年代,多任港督都曾在進府邸之前先讓蔡伯勵看一番風水。
許多大型企業(yè)舉辦的開業(yè)典禮,也都會請蔡伯勵來選擇適宜的良辰吉日。
不僅是富商,就連一些地標建設,也會讓蔡伯勵來參考一番。
當年香港青馬大橋的通車日子,便是蔡伯勵看好風水后,擇吉日通車的。
以及順峰山牌坊、寶林寺等地,也是參考了蔡伯勵的風水“指導意見”。
由此可見,蔡伯勵在香港風水界的地位之重。
寶林寺
因為大家都知道,蔡伯勵“風水堪輿”的學問和一般的“風水之學”大不相同。
由他看過的風水皆是“上等”,絕不會有什么后顧之憂。
而蔡伯勵有這般地位,也不全是運氣使然,而是多年下來的寸積銖累。
追及往昔,蔡伯勵從未想過自己這一生會和“風水堪輿”打交道。
蔡伯勵之所以能入“風水”這一行,實際上是子承父業(yè)。
剛開始的時候,蔡伯勵不僅不想接觸“風水”,甚至十分排斥與它有關的東西。
蔡伯勵的祖籍在廣東,他的祖父蔡最白在光緒年間是著名的天文歷法學家。
蔡最白
后來創(chuàng)辦了“蔡真步堂日館”,以此來宣傳天文歷法的推算法則與內容。
真步堂的宗旨是“積步彌真”,就是用天文算法來“改善”民生水利。
期間還出版了《七政經緯歷書》,講述了中國天文學與西方數(shù)學、天文學相結合的歷法思想。
當時民間看得“歷書”一般都是政府出版,老百姓自己出版很不容易。
需要將“歷書”交給政府,層層審核之后,認為是準確的才可以出版。
不久后,蔡最白自己做了“渾天儀”,并將它傳承給自己的子孫,真步堂逐漸興盛起來。
后來蔡最白將真步堂傳給自己的兒子蔡廉仿,蔡廉仿成為真步堂第二代傳人。
1922年,蔡伯勵出生在佛山市的順德區(qū)龍江鎮(zhèn)。
蔡伯勵六歲的時候,蔡廉仿帶他去了廣州定居。
《七政經緯歷書》
到了上學的年紀,蔡伯勵開始接觸國學教育,后來又學習新式教育。
看到蔡廉仿每天接觸的“風水堪輿”,蔡伯勵并沒有什么興趣。
面對家中往來的一些“貴客”,看著他們對父親言笑晏晏時,蔡伯勵只覺得無趣。
年紀尚小的蔡伯勵并沒有覺得“風水堪輿”有什么高級之處。
蔡廉仿時常讓他接觸一些“天文歷算”,可他總是提不起興趣。
天資聰穎的他,又一直在接受新式教育,所以認識不到“天文歷算”的價值。
更多的時候,蔡伯勵心中對“天文歷算”有一種排斥的心理。
“你怎么總是不好好學呢,你不學以后怎么用啊?”
“我不覺得這有什么用啊,這不就是……”
面對蔡廉仿的責怪,蔡伯勵壓下了在嘴邊的話語。
蔡伯勵
他只覺得蔡廉仿教授的知識都是封建和迷信,但他也不敢說出自己對“風水堪輿”的真實想法。
因為這是父親心中的信仰,也是家族賴以為生的依靠。
更多的時候,他選擇逃避“風水堪輿”相關的學習。
可有時候還是會被蔡廉仿逼著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在父親眼里,這是需要傳承下去的“家業(yè)”。
“這是我們家辛苦研究出來的學問,不能失傳。”
雖然蔡廉仿不想干涉他的興趣愛好,但在蔡廉仿心里,“真步堂”以后勢必要傳給蔡伯勵的。
隨后不久,戰(zhàn)亂發(fā)生了,蔡廉仿帶著一家人來到了香港。
來到香港以后,才是蔡伯勵真正開始學習“風水堪輿”的時候。
時局紛亂,學業(yè)的中途停止,讓蔡伯勵陷入了迷茫的時期。
于是,他開始跟著蔡廉仿學習一些“天文歷法”、“風水堪輿”的知識。
真步堂牌匾
依靠這樣的技能,十六七歲的蔡伯勵已經能夠賺一些錢來補貼家用。
漸漸地,蔡伯勵對“風水堪輿”的了解越來越多。
與之前不同的是,蔡伯勵逐漸認識到了“風水堪輿”的價值。
中國的天文歷法博大精深,學好風水學能幫助別人避開不必要的災病和困苦。
“看風水”這門學問再也不是他之前臆想的“詐騙論”了。
這門學問學起來并不簡單,歷算的工作十分繁瑣,不僅需要耐心,還需要持之以恒的決心。
認識到這一點的蔡伯勵學習起來也越來越有干勁,蔡廉仿看到很是欣慰。
“你如果打算學,那就要學好,不然就別學了。”
蔡廉仿對蔡伯勵很嚴厲,幾乎沒有松懈的時候。
張云
為了培養(yǎng)蔡伯勵學習的專注力,蔡廉仿在給蔡伯勵講授知識的時候,只會講一遍。
隨后將自己算出來的答案給他,中間的過程需要蔡伯勵自己摸索。
蔡伯勵一邊翻閱典籍,一邊演算著過程,直到得出一致的答案后,他才會松口氣。
蔡伯勵很有天賦,不管是歷法推算還是擇日選時,他都學得小有所成。
蔡廉仿讓他跟著廣州當時著名的數(shù)學家張兆駟學習數(shù)學知識和技法。
后來又與創(chuàng)建中山大學天文臺的張云教授一起研究天文數(shù)學。
蔡伯勵是個極度認真的人,他謹記父親的教誨,既然認定了就要砥礪前行。
秉持著繼承家學,傳承衣缽的理念,蔡伯勵潛心鉆研,不敢懈怠一日。
他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真步堂中。
相比于古代繁瑣無比的測算工作,到了蔡伯勵這個時代,已經簡潔了很多。
一把算盤和一個渾天儀,便能做好與古代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同等的工作了。
蔡伯勵
1944年,蔡廉仿將真步堂傳給蔡伯勵。
二十二歲的蔡伯勵正式掌管真步堂,成為第三代傳人。
“風水算法科學嗎?怕不是迷信吧!”
面對外行這樣的說法,蔡伯勵一向是笑而置之。
“就像中醫(yī)一樣,有時候無法給你說個可以驗證的“一二三”來。”
蔡伯勵表示這門學問很復雜,一時半會是難以講明細節(jié)的。
蔡伯勵每年都要完成一本自己的《通勝》。
隨著人們生活的壓力逐漸增大,出門之前看“老黃歷”的習慣還時有發(fā)生。
《通勝》
可蔡伯勵最初接管真步堂時,并沒有別人想象中的光鮮亮麗。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更相信肉眼可見的“科學”。
對于虛無縹緲的“風水堪輿”,很多人直接打上了“封建迷信”的標簽。
真步堂剛開始的經營十分艱難,可以說是靠著微薄的收入勉強度日。
蔡伯勵一直牢記真步堂“積步彌真”的宗旨,追求“精準”的天文歷法。
1952年,通過朋友的介紹,蔡伯勵將真步堂帶到香港發(fā)展。
剛到香港的他生活很窘迫,幾乎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房屋破舊不堪,八口人睡在一張床上,就連自己工作的地方也不足六平米。
很多慕名而來的顧客,一看他地方簡陋,便覺得不靠譜。
“這是什么地方啊?這么破,假的吧!”
蔡伯勵見狀也并沒有氣餒,他就在這小小的地方,一步一步的站穩(wěn)自己的腳跟。
蔡伯勵
慢慢地,他的口碑樹立起來了,而他還有個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那就是蔡伯勵心中的“仁義禮愛”與“眾生平等”。
他既不會看不起“小人物”的平庸,也不會對“達官貴人”做出阿諛奉承之舉。
在蔡伯勵的心中,“風水堪輿”是學術性的功課,每天都不能懈怠放棄鉆研。
隨著蔡伯勵在香港的威望越來越高,各界的名流富商都會找他算一算風水。
而蔡伯勵與其他風水師最大的不同,便是他追求一個“準”。
天文算法是復雜的科學,不僅需要學會數(shù)學、還要學會地理、歷史以及哲學等學問。
格林威治
這些遠沒有別人認為的簡單,命運是改變不了的,能做的就是增加運勢罷了。
而且這些都不是空穴來潮,而是有著諸多的事實證明。
有一年的日食便是如此,格林威治天文臺算出了日食出現(xiàn)的時間。
而大家驚奇的發(fā)現(xiàn),蔡伯勵早在一年前的《通勝》里便算出了這個時間。
雖然有幾分鐘的誤差,但遠遠早于一年算出的時間,已經足夠讓人驚嘆。
“我不是神仙,這只是天文數(shù)學算法而已。”
蔡伯勵一向是低調謙遜的,面對夸贊他也常常笑而不語。
蔡伯勵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蔡伯勵并沒有覺得風水學有什么稀奇的,改變運勢自然是有辦法的。
只有用讀書、行善的方法,便可以增加運勢,讓自己過得更好。
他認為自己是個飽經憂患的人,所以在看到社會弱勢群體的艱辛時,總是懷有惻隱之心。
心懷感恩的蔡伯勵,多年間一直在廣州、佛山、香港之間輾轉。
可他的心里卻總是想起自己的家鄉(xiāng)——順德區(qū)龍江鎮(zhèn)。
1995年,蔡伯勵回到了家鄉(xiāng)開始修葺祖屋。
這時鄰居家表示自己的老屋想要賣掉,蔡伯勵便收購了。
仁園
因為香港的工作很忙,在修繕祖屋期間,蔡伯勵每周回來一趟。
除了看看周圍老屋的風水,還要與周圍要賣老屋的人進行商談。
每回來收購一次,便要重新進行風水勘測和房屋設計。
蔡伯勵將修葺好的老屋稱為“仁園”,取孔子的“仁愛”之意。
“仁園”的“仁”也是“人”,而“人”和“仁”更是兩個極端,或許也有警示的作用。
“仁園”修建了有十年,蔡伯勵雖然長居香港,但他有時間就會回來居住。
對于“仁園”,蔡伯勵并沒有看重經濟效益,他在乎的是環(huán)境。
蔡伯勵聚德家鄉(xiāng)也沒有什么特別的風景建筑,自己修建一個,以后也算是個特別之處了。
他又讓其子在“仁園”旁邊,歷時三年建造了蔡伯勵書院,將之作為一個公益性的教育平臺。
仁園主院-仁院
見識了太多找他看風水的人,也算是嘗遍了人生百態(tài)。
2006年,蔡伯勵建立了“香港順龍仁澤基金會”,這個基金會的建立與李嘉誠頗有一段淵源。
蔡伯勵想要建個基金會,可他又沒有太多錢,于是他想到了自己有些“有實力”的朋友。
他將自己的想法告知了李嘉誠,李嘉誠欣然同意。
后來便有了那兩百萬的事,也就是為李嘉誠亡妻莊明月遷墳看風水的錢。
那筆錢最終的去向便是這個基金會,除了李嘉誠,還有很多熱心人士對基金會進行了贊助。
基金會資助了當?shù)氐闹嗅t(yī)院,多次免費為大家治病、送藥。
每年還會拿出三十萬元,對當?shù)赜兄卮蠹膊 l件差的家庭進行扶持行動。
基金會合照-蔡伯勵(中)
2015年5月,蔡伯勵被評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yōu)秀傳承人”。
兩個月后,香港特區(qū)政府為蔡伯勵頒予了“金紫荊星章”。
得知自己獲得這個獎章之后,已經九十三歲的蔡伯勵直呼“沒想到”。
在他看來,不管是研究歷法,回饋家鄉(xiāng),還是建立基金會,都是自己想做的。
不是為了爭名逐利,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做法罷了。
蔡伯勵獲香港特區(qū)政府頒予“金紫荊星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有時候命運的轉盤就連風水師也說不準的。
誰也沒有想到,曾經對“風水堪輿”避之不及的人,如今能夠有這樣一番作為。
蔡伯勵有十一個子女,現(xiàn)在跟著他學習歷法的有五人。
而他的長女蔡興華頗得真?zhèn)鳎瑢⑹钦娌教玫牡谒拇鷤魅耍^續(xù)歷法編纂的工作。
2018年7月26日的早晨,蔡伯勵逝世,享年96歲。
蔡伯勵的一生就像是他認為的那般,飽經滄桑,在憂患中沉浮。
蔡伯勵與子女合照,長女蔡興華(右一)
經歷貧窮、戰(zhàn)亂、輟學,到見識人生百態(tài),嘗遍辛酸苦辣,最終成為風水界殿堂級的宗師。
如他所說,人的命運是改變不了的,只有后天的努力,才能彌補不足。
或許“愛拼才會贏”就是最好的“風水”吧,你覺得增加運勢需要什么呢?
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您的觀點,您的認可是我們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