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予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鐵道英雄》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一部“真正的工人武裝起來抗日的電影”,同時帶著諜戰、隱蔽戰線和敵人斗智斗勇的感覺。“電影講述工人在鐵道上武裝抗日,我跟導演溝通的時候就說,‘火車是主角、鐵道是主角,我覺得故事一定要緊密圍繞著火車和鐵道,把這個故事展開。’”
范偉對這部片子用情頗深。他找了一個棗莊人把臺詞錄了一邊,天天用棗莊話練習,片中“老王”唱的小調也是魯南拉魂腔。
正如主創們的設想,《鐵道英雄》突出了工業重鎮的年代氣氛,四處都是噴著黑煙的火車。電影里出現了七八種不同類型的火車,導演還復原了滿鐵株式會社的日軍專列,“這種火車帶著金色五星,是運送軍火的滿鐵,我們1:1建造了100多米的火車,內部架構和長度尺寸都是1:1還原。”導演楊楓說,影片租賃了中國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多個類型的火車進行修復,“英國、德國、日本的火車都有,為了拍攝(冰雪場景)我們跑到了漠河,哪個地方合適,我們就在哪里拍。”最終呈現的景象也達到了導演期望,“這是一個鋼鐵小鎮的輪廓,機修車間里一車間人在修火車,連工具都是文物,洋貨、洋胰子(肥皂)、洋服都是那個時候的,布料和勞工服也來自博物館陳列,皮膚質感、陽光暴曬的色斑、冰天雪地的凍傷,指甲里的黑泥,都是真實的。真實才有代入感,我們盡量做到了極致。”
在《鐵道英雄》的動作戲里,“劫火車”無疑是一個劇情高潮。楊楓表示:“我們設計了很多動作與道具,比如飛虎爪、怎么樣躥上火車、在奔馳的列車上如何行走、進去之后我們如何完成任務、怎么安置炸藥、怎么搶物資等。從情節上來說,要讓人看出這群人是常年在鐵路沿線扒火車、以鐵路為生的人,是一群經驗豐富的老手。”楊楓經過實際考證,還原了當年鐵道英雄們的工具“飛虎抓”,“飛虎抓有兩種,一種手持的,一種帶繩索的。行駛中的火車車廂是無法攀爬的,所有門都被鉛封封上,怎么鑿開車門,怎么落腳,都要靠繩索飛虎抓。這兩種飛虎抓在棗莊和濟南博物館里能看到。”
正視歷史,還原英雄
如何還原鐵道大隊的英雄氣概,《鐵道英雄》有它自己的“性格”。楊楓坦言,“真正的鐵道隊員雖然孔武有力、行動迅捷,但在戰術、打法上處于下風。日寇裝備精良,天天練習刺刀、搏擊術和殺人術,我們的鐵道工人對陣這些殺人機器時除了一身力氣還有什么?必須斗智斗勇。鐵道隊的暗殺武器是剪子骨,剪子骨是火車站用來劃開麻袋大包的東西。還有他們用的道釘,是鐵路上釘木頭的用具。沒有槍炮,他們只能這么干革命。”《鐵道英雄》的故事風格凌厲殘酷,也符合楊楓對戰爭的理解,“鐵道大隊最后的勝利是以命相搏換來的,戰爭是殘酷的,沒有那么樂觀美好。”
在《鐵道英雄》上映之前,劉德華獻唱了片尾主題曲《又彈起心愛的土琵琶》,“一首歌,多悠長,傳幾代心膛,回聲里,遙相望,英雄好兒郎”,歌詞帶著山東兒郎的熱血情懷,這首MV也迅速成為視頻平臺爆款。《又彈起心愛的土琵琶》由王錚亮改編作曲,楊楓表示,“劉德華的聲線很好,他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詮釋和新鮮感。這首歌的歌詞是現代和過去的對話和碰撞,致敬遠去的聲音和情愫,向歲月致敬。”
作為青島立項的重點電影,《鐵道英雄》也是11月備受影迷關注的國產片力作。楊楓表示,“每個導演有他對戰爭的解讀,我希望我的解讀能讓更多人認同。這里面有太多橋段,沒有刻意拔高,而是平實、冷靜、克制,避免情緒渲染。”從2016年起,楊楓用5年時間打造了這部血火激情之作,“我們知道了歷史的慘烈,知道了英雄們的不容易,對人性進行了深刻刻畫,而最重要的是觀眾自己心里對鐵道英雄、對時代、對戰爭有自己的理解。”(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米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