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的時間,娛樂圈幾乎全都是鄭爽的消息。
作為一名公眾人物,鄭爽真的是涼了。
如今的她,因為過去的事情被各種吐槽。
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其中她確實有很大的責任。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鄭爽之所以走上演員的道路,完全是因為母親。
可以說鄭爽的人生,母親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鄭爽母親是劉艷,沈陽市沈河區人。
受北方流行文化的影響,她很早就喜歡唱歌,跳舞。
并且因為是女兒,家里父母也很順著她。
小的時候,只要不太過分,她喜歡干什么都可以。
劉艷就這樣無憂無慮的長大。
后來成人后,她又認識了做生意的鄭成華,有一個家庭。
可雖說劉艷很早就成了家,之后又有了鄭爽,可她心中一直有著遠大的抱負。
先是想考大學,曾發狠學了一陣打算自考。
經常是晚上把鄭爽哄睡后,她搬個板凳坐在廚房里學習。
可惜的是努力的她,并沒有考上。
大學夢破碎后,又趕上流行音樂興起,想要當一名明星,在臺上唱歌。
為了這個夢想,她還找過一個夜總會去唱歌。
每天晚上六點半,把孩子交給母親代為照顧,帶著幾件借來的晚禮服,坐公交車遠赴皇姑區去唱歌。
等到她再回家時,已經到了后半夜。
日子過得很辛苦,可她卻怎么也火不了。
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后,她自己都放棄了。
總結失敗經驗時,她覺得是小時候過得太安逸了。
那時候太無憂無慮,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
她覺得自己的能力,很難再走出來了。
但慢慢地,她又在女兒鄭爽身上看到了希望。
1991年,劉艷24歲,就有了女兒鄭爽。
年輕的她,腦海中還想著詩和遠方。
也是因為想當明星,碰巧沈陽之前有個明星叫鄭爽,就是老版《水滸傳》里的扈三娘扮演者。
她覺得清清爽爽,便拿來給女兒做了名字。
再加上鄭爽出生時七斤六兩,長了個大腦袋,又給她取了個小名叫大殼。
后來自己的“明星夢”破碎后,劉艷逐漸發現了女兒的與眾不同。
一是女兒從小就可愛,很招人喜歡。
還有一個就是女兒鄭爽,似乎很小就能看懂電視,看電視機里死了人,披麻戴孝,她也跟著哭。
于是從那時候,她便把自己的夢想加到了女兒身上。
還在咿咿呀呀學說話的鄭爽,也因此有了一個“明星夢”。
“大殼,將來長大了當什么?”
“當演員。”
“考哪兒?”
“考北電。”
“在哪兒上學?
“在北京。”
很難想象這是剛會說話的鄭爽,與母親劉艷的對話。
可以說為了女兒的“明星夢”,鄭爽是真的拼盡了全力。
自鄭爽一歲半起,劉艷就開始控制她的飲食,還教她各種“紳士行為”。
鄭爽5歲那年,劉艷還為她制定了考北影的“十年計劃”。
也是從那時候起,鄭爽開始學舞蹈、鋼琴、長笛、聲樂、表演、自行車、騎馬、游泳、英語……
所有能學的才藝,她都接觸了一遍。
本該是無憂無慮的年齡,鄭爽都是在補習班里度過的。
據說那時候一個星期,只有周六晚上,鄭爽才被獲準與表姐,一同玩兩個小時的玩具。
那幾乎是她童年時期,唯一的自由時間。
其他時候,她都是被劉艷“軍事化管理”。
具體時間有具體東西要學,而且一段學得不好,媽媽還會懲罰他。
比如鄭爽練琴的時候,彈錯一處,就會被小棍打手,如果犯困,涼水就迎面噴來。
而且劉艷一直推崇的是“打壓式”教育,不管鄭爽學得有多好,她很少去夸贊她。
只是默默地說一句,下一次還應該更好。
其實當初她這樣教育孩子,身邊的很多人都不太贊同,可她卻一次又一次地強調: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如果現在不努力的話,將來就會和我們一樣當著普通職員,拿著一成不變的工資,有什么出息。
正是因為她的堅持,鄭爽也過著和其他小朋友完全不同的生活。
那個時候,鄭爽也基本上沒有小伙伴。
生活除了學習,就只剩下各種演出。
鄭爽12歲時,劉艷原本的“十年計劃”是讓她考北京舞蹈學院附小。
結果因為沒發揮好,沒能如愿考上。
后來聽朋友的建議,她決定送女兒去四川舞蹈學校學習。
年少的鄭爽不想離家。
可在教育方面,基本上劉艷一旦確定了方向,就很難改變了。
于是那一年,鄭爽哭著到了離家千里之外的成都報到。
其實在舞蹈學校的時候,鄭爽的日子并不好過。
她從小被母親嚴格管教,雖然很辛苦,可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但到了新學校,學習卻怎么也趕不上去。
特別是數學,經常聽不懂老師講的。
而且新到陌生的環境,她還因為“口音”的問題被同學嘲笑。
甚至有調皮的同學,背后叫她“東北鄉巴佬”。
但或許是受母親教育的影響,鄭爽還特別“倔強”。
不管受了什么委屈,她都不告訴家人。
寫日記成了她唯一的傾訴方式。
那個時候,劉艷其實也知道女兒一個人在學校不好過。
但為了讓她將來有出息,她強忍著心疼。
鄭爽在成都整整學了2年。
后來還是因為寒假回家時,父母見她手上、耳朵上全是凍瘡。
實在不忍心讓她一個在外面,最終三年中專上了兩年。
不過雖然沒有去學校了,可劉艷制定的“十年計劃”還在繼續。
趕上2007年春天,上戲、北影和中戲的招生開始。
劉艷帶上文化課的教材,在北京跑了一個月,親自教鄭爽如何應對每一個面試。
那時的鄭爽已經16歲了,正是“叛逆期”。
母親越是給她壓力,她越是什么都不想干。
最后母女倆大吵了一架,劉艷還對著她嚷:
我們為你的起步付出了多少?為你的未來投入了多少?
滾吧,有多遠滾多遠,不考了,愛咋滴咋滴吧。
鄭爽沒有選擇的機會,只得按照指示繼續下一場面試。
最后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鄭爽被北影、上戲、中戲表演系同時錄取。
但她還是選擇了北京電影學院,入學那年僅16歲,是北京電影學院07級表演系本科班年齡最小的學生。
“十年計劃”完美實現。
兩年后,鄭爽又憑借一部《一起來看流星雨》一炮而紅。
18歲的她,終于成了一名明星。
但說不清那到底是她的夢想,還是母親的期待。
因為是年少成名,可以說鄭爽的每一步都會被無限地放大。
所以如今的網絡上,依舊有各種她失控、耍情緒的合集。
而她錄音里的那些話,更是讓不少人都感受到了她的“病態”。
鄭爽今年30歲了。
俗話說30而立,可如今的她,好像沒有一點成年人的樣子。
甚至對于父母,她都還沒有完全“放下”。
記得2016 年,鄭爽和父親錄制《旋風孝子》。
倆人展示了一周的“父女情深”,最后一天,鄭爽寫了一個小劇本,復原她 12 歲去成都求學前夜的場景。
父親念著她寫好的臺詞:
大殼,爸爸媽媽為了你好,希望你長大后不要責怪我們沒有教育好你。你現在會責怪我們嗎?
劇本上寫的是當然不會,但鄭爽蜷在沙發上,閉著眼睛說:
嗯,責怪。
這一切走到今天,肯定有鄭爽的責任。
但也許今天的一切,冥冥中早有定數。
也許相比于“十年計劃”,有一個完整的人生更重要。
雖然那樣可能會很平凡,但至少可以健康的長大。
全文完
是結束也是開始。